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 系统性能可靠性评价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测井电缆深度标定张紧装置结构与功能分析 | 第18-44页 |
2.1 测井电缆深度标定张紧系统简介 | 第18-33页 |
2.1.1 张紧系统的功能 | 第18页 |
2.1.2 张紧系统功能性配置选择及校核 | 第18-23页 |
2.1.3 张紧系统的结构组成 | 第23-24页 |
2.1.4 张紧轮结构体 | 第24-26页 |
2.1.5 制动器 | 第26-27页 |
2.1.6 冷却水装置 | 第27-30页 |
2.1.7 气控装置 | 第30-33页 |
2.2 张紧系统工作可行性理论计算 | 第33-44页 |
2.2.1 张紧轮结构体 ANSYS 临界分析 | 第33-37页 |
2.2.2 冷却水装置工作可行性流量分析 | 第37-39页 |
2.2.3 驱动气压工作可行性流量分析 | 第39-44页 |
第三章 张紧装置工作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70页 |
3.1 张紧装置的故障类型及影响(FMEA)分析 | 第46-54页 |
3.1.1 张紧装置硬件产品层次划分 | 第46-47页 |
3.1.2 张紧装置子系统级别的 FMEA 分析 | 第47-49页 |
3.1.3 张紧装置零部件级别的 FMEA 分析 | 第49-54页 |
3.2 张紧装置的事故树(FTA)分析 | 第54-62页 |
3.2.1 输气子系统输出量不足的事故树分析 | 第55-57页 |
3.2.2 水循环失效的事故树分析 | 第57-59页 |
3.2.3 张紧力输出失效的事故树分析 | 第59-62页 |
3.3 张紧装置可靠性影响因素综述 | 第62-66页 |
3.3.1 张紧系统失效的机械性能因素 | 第62-64页 |
3.3.2 张紧系统失效的环境因素 | 第64页 |
3.3.3 张紧系统失效的人为与管理因素 | 第64-66页 |
3.4 张紧装置正确运行的操作规程 | 第66-70页 |
3.4.1 标定作业前张紧装置检查工作 | 第66-69页 |
3.4.2 张紧装置启动流程 | 第69页 |
3.4.3 张紧装置工作运转中的检查 | 第69-70页 |
第四章 测井电缆长度标定张紧系统可靠性灰色模糊综合评判 | 第70-91页 |
4.1 张紧系统可靠性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70-74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70页 |
4.1.2 张紧装置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70-74页 |
4.2 评价指标各因素权重值的确定 | 第74-78页 |
4.3 张紧系统可靠性模糊综合评判 | 第78-87页 |
4.3.1 模糊综合一级评判 | 第78-80页 |
4.3.2 灰色关联度评价 | 第80-83页 |
4.3.3 主要影响环节的二次评价 | 第83-87页 |
4.4 张紧系统工作可靠性动态分析软件 | 第87-9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