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网构软件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可信评估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知识 | 第16-26页 |
2.1 网构软件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2.1.1 网构软件的提出 | 第16页 |
2.1.2 网构软件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3 网构软件的特点 | 第17-19页 |
2.1.4 网构软件的发展与挑战 | 第19-20页 |
2.2 构件技术介绍 | 第20-23页 |
2.2.1 构件代表性定义介绍 | 第20-22页 |
2.2.2 构件模型 | 第22-23页 |
2.3 软件可信性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2.3.1 可信计算的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2.3.2 软件可信性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构件的网构软件可信性评价 | 第26-36页 |
3.1 构件及相关概念定义 | 第26-27页 |
3.2 网构软件的体系结构模型研究 | 第27-30页 |
3.2.1 层次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 第27-28页 |
3.2.2 And/Or 树 | 第28-30页 |
3.3 软件可信性评价方法 | 第30-35页 |
3.3.1 构件关系运算化 | 第30-32页 |
3.3.2 运算表达式的计算方法定义 | 第32-33页 |
3.3.3 软件可信值计算方法实现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基于构件的网构软件的可信演化 | 第36-48页 |
4.1 基于 Agent 的网构软件构件模型 | 第36-39页 |
4.1.1 BDI 结构 | 第36-38页 |
4.1.2 构件匹配连接 | 第38-39页 |
4.2 构件的自主运行机制 | 第39-42页 |
4.2.1 构件 Agent 模型描述 | 第39-40页 |
4.2.2 构件自主运行机制 | 第40-42页 |
4.3 构件自适应策略及演化约束 | 第42-44页 |
4.3.1 自适应策略 | 第42-43页 |
4.3.2 演化约束 | 第43-44页 |
4.4 基于构件的网构软件演化的波及效应及构件波及度 | 第44-45页 |
4.4.1 可信值波及效应范围的界定 | 第44-45页 |
4.4.2 构件演化的可信值波及影响分析 | 第45页 |
4.5 案例分析 | 第45-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8-55页 |
5.1 实验内容 | 第48-54页 |
5.1.1 实例的可信性评价 | 第48-50页 |
5.1.2 构件可信值的波及效应分析 | 第50-52页 |
5.1.3 构件敏感性分析 | 第52-54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6.1 本文所做工作 | 第55页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