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

基于地下进风方式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岛外部流场数值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5页
        1.1.1 国内外直接空冷机组的发展第9-11页
        1.1.2 直接空冷机组地上进风方式存在的问题第11-13页
        1.1.3 地下进风方式及其优点第13-15页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直接空冷凝汽器特性分析第16-25页
    2.1 直接空冷机组系统数学模型第17-18页
    2.2 凝汽器传热系数计算第18-21页
        2.2.1 管内凝结传热系数第19-20页
        2.2.2 管外对流传热系数第20-21页
    2.3 凝汽器变工况特性第21-24页
        2.3.1 凝汽器压力影响因素分析第21-22页
        2.3.2 温度变化对凝汽器压力的影响第22-23页
        2.3.3 迎面风速对凝汽器压力的影响第23-24页
        2.3.4 排汽热负荷对凝汽器压力的影响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环境因素对凝汽器换热效率的影响第25-40页
    3.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第25-26页
    3.2 数值模拟的控制方程第26-27页
    3.3 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第27-30页
        3.3.1 风速边界的设定第28-29页
        3.3.2 多孔区域边界条件的设定第29-30页
    3.4 数值模拟的结果及分析第30-39页
        3.4.1 空冷岛的换热量和换热效第30页
        3.4.2 环境风速对通风量的影响第30-33页
        3.4.3 凝汽器出口温度第33-34页
        3.4.4 空冷岛周围温度场第34-36页
        3.4.5 空冷岛周围速度场第36-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地下进风方式优越性分析第40-47页
    4.1 与地上进风方式相比较第40-45页
        4.1.1 风机风量的变化第40-42页
        4.1.2 凝汽器出口空气温度的变化第42-44页
        4.1.3 平均换热效率的变化第44页
        4.1.4 凝汽器压力的变化第44-45页
    4.2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5章 地下进风方式挡风墙高度优化第47-54页
    5.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第47-48页
    5.2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第48-50页
    5.3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0-53页
        5.3.1 汽机锅炉房表面温度随挡风墙高度的变化第50-52页
        5.3.2 通风量随挡风墙高度的变化第52页
        5.3.3 换热效率随挡风墙高度的变化第52-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核驱动与进程通信的集中抄表终端研究
下一篇:不排水悬浮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