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美水电站强风化、强卸荷高边坡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0页 |
1.1 工程概况 | 第8-10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边坡稳定性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2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7-19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工程区域地质条件 | 第20-43页 |
2.1 区域构造稳定性 | 第20页 |
2.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20-24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21页 |
2.2.3 地质构造 | 第21-23页 |
2.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4页 |
2.3 岩体风化、卸荷特征 | 第24-34页 |
2.4 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和地应力测试 | 第34-38页 |
2.5 岩体结构面分级及工程地质分类 | 第38-40页 |
2.6 坝址区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 第40-43页 |
第三章 边坡破坏模式分析 | 第43-54页 |
3.1 岩石边坡的动力演化过程 | 第43-44页 |
3.2 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3.3 边坡破坏的类型 | 第45-47页 |
3.4 如美水电站边坡破坏模式分析 | 第47-53页 |
3.4.1 滑动破坏 | 第47-52页 |
3.4.2 倾倒破坏 | 第52-53页 |
3.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边坡稳定计算方法 | 第54-66页 |
4.1 极限平衡法 | 第54-58页 |
4.2 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法 | 第58-64页 |
4.3 两种计算方法的特点 | 第64-66页 |
第五章 边坡稳定计算分析及初步治理措施 | 第66-92页 |
5.1 边坡级别及计算边坡简述 | 第66-69页 |
5.2 右坝肩开挖边坡(B2-B2 剖面)计算 | 第69-78页 |
5.2.1 计算基本条件及参数 | 第69-71页 |
5.2.2 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 | 第71-72页 |
5.2.3 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72-78页 |
5.2.4 小结 | 第78页 |
5.3 SL18 号碎裂松动岩体边坡计算 | 第78-87页 |
5.3.1 计算基本条件及参数 | 第78-80页 |
5.3.2 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 | 第80-81页 |
5.3.3 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81-87页 |
5.3.4 小结 | 第87页 |
5.4 计算成果分析 | 第87-90页 |
5.5 边坡的初步治理方式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