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戏剧艺术理论论文--戏剧艺术史论文

湘剧表演艺术家王华运的艺术人生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2页
第一章 初涉湘剧,拜师学艺——王华运的学艺之路第12-23页
    1.1 科班学艺第12-20页
        1.1.1 民国时期湖南科班考察第12-16页
        1.1.2 华兴科班简介第16-17页
        1.1.3 王华运在华兴科班的学艺过程第17-20页
    1.2 王华运的师承关系浅探第20-23页
        1.2.1 粟春临简介第20-21页
        1.2.2 师承粟派的参师经历第21-23页
第二章 崭露头角,红极三湘——王华运的表演艺术研究第23-41页
    2.1 王华运的戏班成长历程第23-31页
        2.1.1 从“福春班”到“九如班”的戏班辗转经历第23-28页
        2.1.2 从“配角”到“台柱”的角色变化过程第28-31页
    2.2 王华运的表演艺术探析第31-41页
        2.2.1 唱腔特色第31-34页
        2.2.2 表演特色第34-41页
第三章 梨园先锋,投身革命——王华运在革命时期的湘剧活动第41-50页
    3.1 投身革命的背景及原因分析第41-43页
        3.1.1 背景概述第41-42页
        3.1.2 原因分析第42-43页
    3.2 投身革命的五个阶段概述第43-50页
        3.2.1 参与反日戏剧编纂委员会活动时期第43-45页
        3.2.2 参与省会抗敌戏剧宣传团活动时期第45-46页
        3.2.3 参与湘剧抗敌宣传队活动时期第46-47页
        3.2.4 参与洞庭湘剧团活动时期第47-49页
        3.2.5 参与解放军第三批赴朝慰问团活动时期第49-50页
第四章 退居幕后,发挥余热——王华运的教学活动探析第50-57页
    4.1 王华运的湘剧教学实践活动及舞台艺术的传承第50-53页
        4.1.1 王华运的教习活动概况第50-52页
        4.1.2 王华运表演艺术的继承者第52-53页
    4.2 王华运的教学思想探析第53-57页
        4.2.1 “若要功夫深,天天莫放松”第54-55页
        4.2.2 “若要戏传神,目的要弄清”第55-56页
        4.2.3 “若要搞革新,不能离传统”第56-57页
第五章 总结第57-65页
    5.1 从王华运的一生来看待湘剧艺术在二十世纪发展的历史演变第57-60页
        5.1.1 湘剧艺术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历程概述第57-58页
        5.1.2 湘剧艺术在二十世纪的发展特点第58-60页
    5.2 王华运对湘剧发展的贡献第60-65页
        5.2.1 湘剧珍贵史料的留存第60-62页
        5.2.2 湘剧表演艺术的传承第62页
        5.2.3 王华运对湘剧发展的看法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85页
后记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喜从何而来--赵本山小品的喜剧性研究
下一篇:《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的角色分析和演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