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简介 | 第10页 |
1.3 直接基于位移的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3.1 性态水准的划分和量化 | 第11-13页 |
1.3.2 目标位移 | 第13-15页 |
1.3.3 结构侧向位移模式 | 第15-16页 |
1.3.4 位移反应谱的建立 | 第16-17页 |
1.3.5 等效阻尼比的确定 | 第17-18页 |
1.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本课题组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6.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6.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2 基于相对可靠度思想的 DDBD 方法的初步研究思路 | 第23-3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DDBD 法中相关可靠度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2.3 相对可靠度思想的基本理论 | 第24页 |
2.4 我国现行规范隐含的性态目标可靠度 | 第24-25页 |
2.4.1 量化指标的选取 | 第24-25页 |
2.4.2 各性态目标下效应和抗力所对应层间位移角的取值 | 第25页 |
2.4.3 抗力 R 和效应 S 变异系数的取值 | 第25页 |
2.5 相对可靠度思想的初步方法的提出 | 第25-32页 |
2.5.1 方法一 | 第26-31页 |
2.5.2 方法二 | 第31-32页 |
2.6 基于相对可靠度思想的 DDBD 方法的流程 | 第32-35页 |
2.7 相对可靠度思想的初步验证 | 第3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直接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参数及模拟计算方法的选取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位移模式 | 第37-38页 |
3.3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 第38-39页 |
3.4 位移反应谱 | 第39-40页 |
3.5 等效阻尼比 | 第40-41页 |
3.6 等效刚度 | 第41-45页 |
3.6.1 屈服刚度的求解 | 第41-42页 |
3.6.2 等效刚度的确定 | 第42-45页 |
3.7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45页 |
3.8 地震工程仿真开放系统 OpenSees 介绍 | 第45-49页 |
3.8.1 本文 OpenSees 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3.8.2 有限元模型非线性分析及计算结果输出 | 第47-49页 |
4 DDBD 方法计算基底剪力误差分析及目标位移的确定 | 第49-65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算例设计 | 第49-54页 |
4.2.1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概况 | 第49-52页 |
4.2.2 框架推覆分析结果 | 第52-54页 |
4.3 对 3 个基底剪力关系的验证 | 第54-61页 |
4.3.1 采用材料标准值进行推覆分析 | 第54-57页 |
4.3.2 基于力方法性能点与 DDBD 方法计算基底剪力值的对比 | 第57-59页 |
4.3.3 基于力方法基底剪力计算值与性能点时刻基底剪力值的对比 | 第59-61页 |
4.3.4 基于力方法与 DDBD 方法基底剪力计算值的对比 | 第61页 |
4.4 DDBD 方法中目标位移的取值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 截面承载力表达式的确定 | 第65-75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方法一中承载力表达式的选取 | 第65-67页 |
5.2.1 计算方法 | 第65页 |
5.2.2 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65-66页 |
5.2.3 调整后误差分析 | 第66-67页 |
5.3 方法二承载力表达式的选取(一) | 第67-70页 |
5.3.1 计算方法 | 第67-68页 |
5.3.2 计算结果 | 第68页 |
5.3.3 数据分析 | 第68-70页 |
5.4 方法二承载力表达式的选取(二) | 第70-72页 |
5.4.1 计算方法 | 第70页 |
5.4.2 设防地震计算结果 | 第70页 |
5.4.3 设防地震数据分析 | 第70-71页 |
5.4.4 罕遇地震计算结果 | 第71页 |
5.4.5 罕遇地震数据分析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6 基于相对可靠度思想的 DDBD 方法算例对比分析 | 第75-91页 |
6.1 引言 | 第75页 |
6.2 PPC 框架结构基于相对可靠度思想的 DDBD 算例设计 | 第75页 |
6.2.1 算例的选取 | 第75页 |
6.2.2 算例的设计概况 | 第75页 |
6.3 YKJ-3 算例分析 | 第75-82页 |
6.3.1 采用方法一进行 DDBD 设计 | 第75-79页 |
6.3.2 采用方法二进行 DDBD 设计 | 第79-82页 |
6.4 YKJ-7 算例分析 | 第82-89页 |
6.4.1 采用方法一进行 DDBD 设计 | 第82-86页 |
6.4.2 采用方法二进行 DDBD 设计 | 第86-8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7 结语 | 第91-93页 |
7.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91-92页 |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附录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