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形态学论文--动物胚胎学(动物发生学、动物胎生学)论文

Leg1在斑马鱼肝脏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页
缩略词表第9-14页
第1章 前言第14-32页
    1.1 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第14-20页
        1.1.1 ROS的产生第14-15页
        1.1.2 ROS的去除第15-16页
        1.1.3 氧化压力对生物大分子的损害第16-17页
        1.1.4 氧化压力对生理过程的损害第17-18页
        1.1.5 MAPK/Erk信号通路第18-19页
        1.1.6 氧化压力和Erk信号通路第19-20页
    1.2 肝脏发育第20-23页
        1.2.1 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第20-21页
        1.2.2 肝脏发育、斑马鱼作为研究肝脏发育的优势第21-23页
        1.2.3 斑马鱼肝脏发育第23页
    1.3 肝脏发育中重要的信号途径第23-29页
        1.3.1 肝脏特化过程中的信号通路第23-27页
        1.3.2 影响肝脏细胞增殖的因子第27-28页
        1.3.3 肝脏发育过程中调节肝脏生长的小分子化合物第28-29页
    1.4 legl基因第29-30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第30-32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32-53页
    2.1 斑马鱼第32-33页
        2.1.1 斑马鱼品系及其饲养第32页
        2.1.2 斑马鱼的交配及受精卵的收集第32-33页
        2.1.3 未受精卵的收集第33页
    2.2 常规生化试剂及配方第33-35页
    2.3 细胞系培养及其转染第35-36页
        2.3.1 细胞系及其培养和冻存第35页
        2.3.2 细胞转染第35-36页
    2.4 DAN相关实验方法第36-40页
        2.4.1 克隆基因第36-38页
        2.4.2 定点突变/特定片段的删除第38页
        2.4.3 两个DNA片段的无缝拼接第38-39页
        2.4.4 斑马鱼胚胎、鱼鳞或尾鳍基因组DNA简易提取第39页
        2.4.5 斑马鱼细胞凋亡检测第39-40页
    2.5 RNA相关实验操作方法第40-45页
        2.5.1 斑马鱼胚胎或肝脏总RNA样品的提取第40-41页
        2.5.2 两步法RT-PCR第41页
        2.5.3 mRNA的体外合成第41-42页
        2.5.4 Northern印记分析第42-44页
        2.5.5 斑马鱼整胚原位杂交(WISH)第44-45页
    2.6 蛋白质相关操作方法第45-49页
        2.6.1 Western印记分析第45-47页
        2.6.2 斑马鱼冷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第47-48页
        2.6.3 蛋白免疫共沉淀第48-49页
    2.7 斑马鱼的操作第49-51页
        2.7.1 斑马鱼显微注射第49-50页
        2.7.2 斑马鱼胚胎压力处理第50-51页
    2.8 TALEN技术介绍第51页
        2.8.1 TALEN技术的具体原理第51页
        2.8.2 leg1TALEN质粒的构建第51页
        2.8.3 leg1 TALENs的显微注射和效率检测及获得突变体鉴定方法第51页
    2.9 Cas技术介绍第51-52页
        2.9.1 CRISPR/Cas定点突变技术原理第51页
        2.9.2 leg1 CRISPR/Cas9序列的设计和效率检测及获得突变体鉴定方法第51-52页
    2.10 本研究中涉及的引物列表第52-53页
        2.10.1 不同品系斑马鱼鉴定引物列表第52页
        2.10.2 点突变引物列表第52页
        2.10.3 TALEN和gRNA设计有关序列第52-53页
第3章 leg1基因突变体斑马鱼的构建第53-66页
    3.1 TALEN定点突变技术第53-57页
        3.1.1 TALEN定点突变技术第53-54页
        3.1.2 TALENs定点突变技术原理第54-55页
        3.1.3 leg1 TALEN质粒的构建第55-56页
        3.1.4 leg1 TALENs的显微注射和效率检测第56-57页
    3.2 使用TALENs技术获得leg1突变体斑马鱼第57-59页
        3.2.1 可能获得的leg1突变体斑马鱼种类第57-58页
        3.2.2 leg1突变体斑马鱼的获得第58-59页
    3.3 CRISPR/Cas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第59-64页
        3.3.1 CRISPR/Cas定点突变技术原理第59-61页
        3.3.2 CRISPR/Cas9序列的设计第61-62页
        3.3.3 leg1b突变体斑马鱼的获得第62-63页
        3.3.4 leg1b突变体斑马鱼的筛选第63-64页
    3.4 leg1双突变体的获得第64页
        3.4.1 leg1a和leg1b双突变体的获得第64页
    3.5 小结与讨论第64-66页
第4章 leg1~(zju1)突变体斑马鱼的研究第66-73页
    4.1 leg1~(zju1)突变体斑马鱼的突变位置第66页
    4.2 leg1~(zju1)突变体斑马鱼的外观表型第66-67页
    4.3 leg1~(zju1)突变体斑马鱼早期发育性状鉴定第67-69页
        4.3.1 leg1~(zju1)突变体斑马鱼的肝脏发育第67-68页
        4.3.2 比较leg1~(zju1) F2代胚胎中Leg1蛋白水平第68-69页
    4.4 消除母源效应之后的leg1~(zju1)突变体的研究第69-71页
        4.4.1 leg1~(zju1)母源-合子型突变体中Leg1蛋白的表达水平第69-70页
        4.4.2 leg1~(zju1)母源-合子型突变体肝脏表型研究第70-71页
    4.5 小结与讨论第71-73页
第5章 Leg1a蛋白在逆境条件下保护斑马鱼肝脏发育第73-79页
    5.1 不同压力条件对leg1~(zju1)母源-合子型突变体斑马鱼肝脏发育的影响第73-74页
    5.2 Legla在2.5 mJ UV照射刺激下保护斑马鱼肝脏发育第74-75页
    5.3 低浓度双氧水刺激下leg1~(zju1)母源-合子型突变体肝脏发育受影响第75-76页
    5.4 活性氧抑制剂挽救压力条件下leg1~(zju1)母源-合子型突变体肝脏发育缺陷第76-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6章 压力条件下Leg1a蛋白特异地保护斑马鱼肝脏发育第79-84页
    6.1 压力条件下Leg1a缺失特异地影响肝脏发育第79-80页
    6.2 压力条件下Leg1a缺失影响肝芽发生第80-81页
    6.3 压力条件下细胞周期阻滞导致leg1~(zju1)母源-合子型突变体小肝脏第81-83页
    6.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7章 Leg1a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来保护肝脏发育第84-92页
    7.1 压力条件下,Leg1的表达量未发生改变第84页
    7.2 压力条件下Erk磷酸化水平增加第84-85页
    7.3 体外注射leg1a mRNA拯救突变体中Erk磷酸化的降低第85-86页
    7.4 BMP信号通路不参与Leg1对肝脏保护的机制第86-87页
    7.5 Leg1a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来保护肝脏发育第87-91页
        7.5.1 持续激活的Erk mRNA挽救实验第88-89页
        7.5.2 发育较后期注射Erk mRNA能挽救leg1~(zju1)母源-合子型突变体肝脏发育缺陷第89页
        7.5.3 注射可诱导caErk mRNA表达的质粒能挽救leg1~(zju1)母源-合子型突变体肝脏发育缺陷第89-91页
    7.6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8章 Leg1糖苷化修饰在压力条件下保护斑马鱼肝脏发育第92-97页
    8.1 压力条件下,N70位糖苷化修饰对于Leg1a保护斑马鱼肝脏发育是必须的第92-93页
    8.2 压力条件下,N70位糖苷化修饰突变的Leg1蛋白不能激活Erk的磷酸化第93-94页
    8.3 70N连接的糖苷化修饰对Leg1a蛋白与FGFR3相互作用至关重要第94-95页
    8.4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9章 结论与讨论第97-102页
    9.1 结论第97-100页
    9.2 讨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21页
作者简介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镍催化苄氧键活化形成碳碳键的反应研究
下一篇:集成光波导三维脉冲电场传感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