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硅基光子学:机遇和挑战 | 第11-16页 |
1.2 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基本原理和应用 | 第16-21页 |
1.3 非线性硅基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 | 第21-23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结构 | 第23-25页 |
2 硅基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非线性分析 | 第25-55页 |
2.1 硅基表面等离子体波导 | 第25-33页 |
2.2 非线性耦合波方程 | 第33-5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3 表面等离子体狭缝波导中的非线性增强 | 第55-86页 |
3.1 表面等离子体狭缝波导中的二次谐波增强 | 第55-66页 |
3.2 基于电压控制二次谐波的高速电光调制器 | 第66-73页 |
3.3 基于光整流效应的宽带高速光探测 | 第73-8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4 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中的非线性增强 | 第86-109页 |
4.1 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中的二次谐波增强 | 第86-92页 |
4.2 微环结构进一步增强二次谐波 | 第92-102页 |
4.3 基于非线性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PSK相位再生 | 第102-10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5 非线性硅基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实验进展 | 第109-122页 |
5.1 波导和耦合器的设计和优化 | 第109-113页 |
5.2 波导实验制作 | 第113-117页 |
5.3 聚合物悬涂和极化 | 第117-118页 |
5.4 测试和结果 | 第118-12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6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发表论文目录 | 第146-148页 |
附录2 非线性效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148-151页 |
附录3 实验过程中的准备和参数 | 第151-152页 |
附录4 论文中缩写词的含义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