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德华·邦德戏剧中的人性书写
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论 | 第10-34页 |
第一节 在抗争中走向经典化的剧作家 | 第10-1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邦德研究述评 | 第18-30页 |
第三节 本文选题与架构 | 第30-34页 |
第二章 邦德的人性观及其戏剧理论 | 第34-58页 |
第一节 比较视域下的邦德人性观解析 | 第35-41页 |
第二节 理性剧场与人性批判 | 第41-48页 |
第三节 戏剧事件剧场与人性建构 | 第48-58页 |
第三章 经典再写剧与人性缺场 | 第58-79页 |
第一节 《被拯救》:单向度社会的人性塌方 | 第58-69页 |
第二节 《李尔》:城墙政治伦理下的人性灾难 | 第69-79页 |
第四章 历史剧与人性质疑 | 第79-99页 |
第一节 《赢了》:被金钱绑架的人性 | 第80-89页 |
第二节 《清晨》:历史寓言背后的正义缺位 | 第89-99页 |
第五章 战争剧与人性淬炼 | 第99-122页 |
第一节 《红、黑、无知》:伦理困境中的伪人性选择 | 第100-107页 |
第二节 《罐头人类》:废墟上的人性呐喊 | 第107-113页 |
第三节 《伟大的和平》:反抗与疯癫中的人性自觉 | 第113-122页 |
第六章 教育剧与人性重建 | 第122-150页 |
第一节 《我一无所有吗》:记忆捍卫与人性彰显 | 第124-131页 |
第二节 《地下室》:极权之下的人性重生 | 第131-139页 |
第三节 《椅子》:恶托邦中勇敢为人 | 第139-150页 |
结论 | 第150-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4页 |
附录:爱德华·邦德北京访谈录 | 第164-172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72-1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