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植物耐旱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4页 |
·干旱胁迫下植物水势和PV曲线 | 第14页 |
·干旱与植物渗透调节的关系 | 第14-15页 |
·干旱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第15-16页 |
·干旱胁迫对植物内丙二醛MDA的影响 | 第16页 |
·干旱对植物体内脯氨酸Pro的影响 | 第16-17页 |
·植物竞争研究进展 | 第17页 |
·影响植物耐旱性的因素 | 第17-18页 |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水分利用效率内涵 | 第18页 |
·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因素 | 第18-19页 |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与耐旱性研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21-2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23页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4-26页 |
·生物量、株高和茎粗等测定 | 第24页 |
·控水量与植物利用水量测定 | 第24页 |
·水分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六种耐旱植物生长指标结果分析 | 第26-36页 |
·水分胁迫下六种植物单播株高及茎粗变化 | 第26-29页 |
·单播株高增量变化分析 | 第26-27页 |
·单播茎粗增量变化分析 | 第27-28页 |
·单播株高和茎粗增量多重比较分析 | 第28-29页 |
·水分胁迫下六种植物单播植物生物量 | 第29-31页 |
·单播生物量分析 | 第29-30页 |
·单播生物量多重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水分胁迫下六种植物两两混播植物生物量 | 第31-32页 |
·两两混播生物量 | 第31页 |
·两两混播生物量多重分析 | 第31-32页 |
·水分胁迫下单播与两两混播时六种植物竞争力的变化 | 第32-3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3-36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五章 水分胁迫下六种耐旱植物叶片水分特征分析 | 第36-44页 |
·饱和水分亏缺测定方法 | 第36页 |
·相对含水量(RWC) | 第36页 |
·水分饱和亏缺(WSD) | 第36页 |
·水分饱和亏缺分析 | 第36-38页 |
·六种植物水分饱和亏缺 | 第36-37页 |
·水分饱和亏缺多重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六种植物不同水分胁迫下PV曲线 | 第38-42页 |
·PV曲线绘制原理 | 第38-40页 |
·PV曲线拟合方程 | 第40-41页 |
·PV曲线分析 | 第41-42页 |
·饱和水分亏缺与PV曲线质壁分离时的渗透势甲Ψ_(t/p)相关分析 | 第42-4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水分胁迫对六种常见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4-62页 |
·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分析 | 第44-48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 第44-45页 |
·叶绿素总含量 | 第45-46页 |
·叶绿素a/b值 | 第46页 |
·不同时期的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b值多重比较 | 第46-48页 |
·植物渗透调节的细胞膜透性分析 | 第48-49页 |
·细胞膜透性测定方法 | 第48页 |
·六种植物膜透性分析 | 第48-49页 |
·植物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含量分析 | 第49-50页 |
·MDA测定方法 | 第49-50页 |
·MDA含量分析 | 第50页 |
·植物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分析 | 第50-52页 |
·脯氨酸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脯氨酸含量分析 | 第51-52页 |
·保护酶活性测定 | 第52-55页 |
·测定方法 | 第52-53页 |
·SOD活性 | 第53页 |
·POD活性 | 第53-54页 |
·CAT活性 | 第54-55页 |
·六种生理指标多重比较 | 第55-58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8-62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七章 水分胁迫对六种常见植物耗水特征的影响 | 第62-74页 |
·单播耗水分析 | 第62-63页 |
·单播总耗水量分析 | 第62页 |
·单播三日连续耗水量分析 | 第62-63页 |
·两两混播耗水分析 | 第63-65页 |
·两两混播总耗水量分析 | 第63-64页 |
·两两混播三日连续耗水量 | 第64-65页 |
·六种混播耗水分析 | 第65-67页 |
·六种混播总耗水量分析 | 第65页 |
·六种混播三日连续耗水量 | 第65-67页 |
·水分利用效率 | 第67-71页 |
·生长曲线拟合与生长前期生物量模拟 | 第68-69页 |
·不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 | 第69-71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71-74页 |
·讨论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9页 |
·结论 | 第74-77页 |
·水分胁迫下生长指标变化及竞争能力的分析 | 第74页 |
·六种植物水分特征分析 | 第74页 |
·六种植物耐旱生理指标分析 | 第74-76页 |
·植物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个人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