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于旁路水解酸化处理的污泥过程减量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污泥过程减量技术第10-13页
        1.2.1 溶胞第10-11页
        1.2.2 代谢解偶联第11-12页
        1.2.3 内源代谢第12-13页
        1.2.4 生物捕食第13页
        1.2.5 微生物强化第13页
    1.3 污泥过程减量工艺研究现状第13-19页
        1.3.1 主体强化污泥过程减量工艺第13-14页
        1.3.2 旁路强化污泥过程减量工艺第14-19页
    1.4 旁路强化污泥过程减量的关键影响因素第19-21页
        1.4.1 污泥龄第19页
        1.4.2 氧化还原电位第19-20页
        1.4.3 污泥回流比第20页
        1.4.4 污泥回流频率第20-21页
    1.5 研究现状总结第21页
    1.6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1-23页
        1.6.1 研究目的第21页
        1.6.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6.3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低碳源进水SBR-SHAR技术污泥减量性能初步研究第23-37页
    2.1 研究方法第23-26页
        2.1.1 试验装置第23-24页
        2.1.2 运行模式第24页
        2.1.3 试验接种污泥和用水第24页
        2.1.4 反应器长期运行研究第24-25页
        2.1.5 反应器周期试验第25页
        2.1.6 污泥活性试验第25页
        2.1.7 检测项目和分析方法第25-26页
    2.2 结果和讨论第26-36页
        2.2.1 旁路水解酸化污泥过程减量技术减量效果第26-29页
        2.2.2 旁路水解酸化污泥回流对污水处理的影响第29-33页
        2.2.3 污泥活性分析第33-35页
        2.2.4 污泥沉降性分析第35-36页
    2.3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SBR-SHAR技术污泥过程减量机理研究第37-63页
    3.1 研究方法第37-40页
        3.1.1 试验装置第37-38页
        3.1.2 运行模式第38页
        3.1.3 试验接种污泥和用水第38-39页
        3.1.4 反应器长期运行研究第39页
        3.1.5 反应器周期试验第39页
        3.1.6 污泥活性研究第39-40页
        3.1.7 检测项目和分析方法第40页
    3.2 结果和讨论第40-62页
        3.2.1 旁路水解酸化污泥过程减量机理及其减量贡献第40-46页
        3.2.2 旁路水解酸化污泥回流对污水处理的影响第46-55页
        3.2.3 污泥种群结构分析第55-57页
        3.2.4 污泥活性分析第57-61页
        3.2.5 污泥沉降性分析第61-62页
    3.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曝气量对SBR-SHAR技术运行性能的影响第63-82页
    4.1 研究方法第63-65页
        4.1.1 试验装置第63-64页
        4.1.2 运行模式第64页
        4.1.3 试验接种污泥和用水第64页
        4.1.4 反应器长期运行研究第64页
        4.1.5 反应器周期试验第64页
        4.1.6 污泥活性研究第64-65页
        4.1.7 检测项目和分析方法第65页
    4.2 结果和讨论第65-81页
        4.2.1 不同曝气量下SBR-SHAR技术污泥减量效果第65-68页
        4.2.2 不同曝气量下水解酸化污泥回流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68-76页
        4.2.3 污泥种群结构分析第76-78页
        4.2.4 污泥活性分析第78-80页
        4.2.5 污泥沉降性分析第80-81页
    4.3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82-84页
    5.1 结论第82-83页
    5.2 建议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致谢第90-92页
附录A 专业实践总结摘要第92-95页
    A.1 实践单位第92页
    A.2 实践时间第92页
    A.3 实践目的第92页
    A.4 实践内容第92-94页
    A.5 实践收获第94-9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5-96页
    个人简历第95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96页
    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类水滑石化合物的制备及对水中苯酚吸附性能研究
下一篇:氯和紫外线—氯消毒对内毒素吸入暴露毒性的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