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25-7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来源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1.2.1 致密砂岩油气藏判别标准和分类 | 第10-11页 |
1.2.2 工区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主要工作量和研究成果 | 第13-16页 |
1.4.1 主要工作量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1页 |
2.1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6-17页 |
2.2 地层与沉积发育特征 | 第17-20页 |
2.3 惠州25-7地区古近系石油地质特征 | 第20-21页 |
第3章 惠州25-7地区油气成藏静态特征 | 第21-34页 |
3.1 圈闭构造形态与发育位置 | 第21页 |
3.2 烃源岩地化特征 | 第21-27页 |
3.2.1 文昌组烃源岩地化特征 | 第23-26页 |
3.2.2 恩平组烃源岩地化特征 | 第26-27页 |
3.3 储集层孔渗特征 | 第27-31页 |
3.4 盖层发育特征 | 第31-32页 |
3.5 油水分布特征 | 第32-34页 |
第4章 惠州25-7地区油气成藏动态特征 | 第34-59页 |
4.1 惠州25-7地区油气特征及来源 | 第34-38页 |
4.2 油气充注时间与成藏期次 | 第38-47页 |
4.2.1 烃源岩生排烃史 | 第39-42页 |
4.2.2 储层荧光分析 | 第42-43页 |
4.2.3 流体包裹体分析 | 第43-47页 |
4.3 油气运移通道及动力 | 第47-51页 |
4.3.1 断裂输导通道 | 第47-48页 |
4.3.2 连续性砂体输导通道 | 第48-49页 |
4.3.3 流体势分析 | 第49-51页 |
4.4 有效储层控制因素 | 第51-58页 |
4.5 成藏期与储层演化匹配关系 | 第58-59页 |
第5章 惠州25-7油气藏成因机理 | 第59-66页 |
5.1 惠州25-7油气藏成因类型判别依据 | 第60-63页 |
5.1.1 成藏期储层高孔渗性 | 第60-61页 |
5.1.2 泥岩盖层高部封盖油气 | 第61-62页 |
5.1.3 油气高压成藏 | 第62页 |
5.1.4 油气高点汇集 | 第62-63页 |
5.1.5 相势耦合控制油气平面分布特征 | 第63页 |
5.2 惠州25-7油气藏成藏模式 | 第63-6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