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3.1 膜下滴灌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2 水肥耦合效应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20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2.2.1 试验区概况 | 第16页 |
2.2.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2.3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17-18页 |
2.2.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0-50页 |
3.1 不同处理的玉米生物学特性 | 第20-25页 |
3.1.1 不同处理的玉米株高分析 | 第20-22页 |
3.1.2 不同处理的玉米茎粗分析 | 第22-23页 |
3.1.3 不同处理的玉米叶面积指数(LAI) | 第23-25页 |
3.2 不同处理的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 第25-34页 |
3.2.1 不同处理的玉米产量分析 | 第25-30页 |
3.2.2 不同处理的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 第30-34页 |
3.3 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玉米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 第34-48页 |
3.3.1 不同处理的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分析 | 第34-36页 |
3.3.2 不同处理的玉米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分析 | 第36-39页 |
3.3.3 不同处理的玉米耗水规律分析 | 第39-40页 |
3.3.4 不同处理的玉米日耗水强度分析 | 第40-41页 |
3.3.5 不同处理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 第41-47页 |
3.3.6 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 第47-48页 |
3.4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8-50页 |
3.4.1 投入成本分析 | 第48页 |
3.4.2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8-50页 |
4 讨论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