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全钒液流电池的容量衰减因素仿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3-19页
        1.1.1 分布式发电的特点第13-14页
        1.1.2 电化学储能与液流电池的优势第14-16页
        1.1.3 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现状第16-17页
        1.1.4 模拟仿真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第17-19页
    1.2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19页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9-20页
第二章 全钒液流电池的理论基础第20-26页
    2.1 电化学第20-24页
        2.1.1 电化学基本概念第20-21页
            2.1.1.1 电解质溶液与活度第20-21页
            2.1.1.2 法拉第定律第21页
        2.1.2 电化学热力学第21-23页
            2.1.2.1 电极电位第21-22页
            2.1.2.2 液体接界电位第22页
            2.1.2.3 电池电动势和能斯特方程第22-23页
        2.1.3 电化学动力学第23-24页
            2.1.3.1 不可逆电极过程第23-24页
            2.1.3.2 动力学公式第24页
    2.2 流体力学第24-25页
        2.2.1 雷诺数第24页
        2.2.2 伯努利定律第24-25页
    2.3 有限元分析第25页
        2.3.1 有限元法简介第25页
        2.3.2 Comsol Multiphysics简介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全钒液流电池的二维模型的建立第26-39页
    3.1 基本假设第26-27页
    3.2 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第27-33页
        3.2.1 多孔电极第27-30页
        3.2.2 离子交换膜第30页
        3.2.3 电流集电极第30-31页
        3.2.4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第31-33页
    3.3 结果分析第33-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电解液流速对全钒液流电池容量衰减影响第39-48页
    4.1 流速的影响第39页
    4.2 结果分析第39-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孔隙率对全钒液流电池容量衰减影响第48-57页
    5.1 孔隙率的影响第48-49页
    5.2 一次充放电结果与分析第49-55页
    5.3 循环充放电结果与分析第55-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离子交换膜厚度对全钒液流电池容量衰减影响第57-61页
    6.1 离子交换膜厚度的影响第57页
    6.2 结果分析第57-60页
    6.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1-62页
    7.1 全文总结第61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00MHz手持示波表隔离通道设计
下一篇:固态CdS-ZnS复合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