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坨油田聚驱后剩余油分布及堵调技术政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5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聚合物驱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堵水调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物理模拟研究 | 第15-28页 |
| ·胜坨油田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 ·地质特征 | 第15-16页 |
| ·注聚条件分析 | 第16页 |
| ·实验模型 | 第16-17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7-27页 |
| ·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 | 第17-20页 |
| ·原油粘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注聚浓度的影响 | 第21-24页 |
| ·注聚速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注聚方式的影响 | 第25-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数值模拟研究 | 第28-55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 ·网格系统划分 | 第28页 |
| ·静态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 ·流体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 ·生产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30页 |
| ·地质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 | 第30-40页 |
| ·沉积韵律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渗透率级差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垂向渗透率的影响 | 第33-35页 |
| ·断层影响 | 第35-36页 |
| ·油层厚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夹层面积的影响 | 第37-40页 |
| ·开发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 | 第40-45页 |
| ·井网影响 | 第40-42页 |
| ·注采比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注聚时机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注聚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3页 |
| ·注入浓度的影响 | 第45-48页 |
| ·段塞体积的影响 | 第48-50页 |
| ·注聚速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 ·注入方式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四章 物模和数模对比分析 | 第55-64页 |
| ·对比模型建立 | 第55页 |
| ·渗透率级差模型对比 | 第55-57页 |
| ·平面非均质性模型对比 | 第55-56页 |
| ·层间非均质性模型对比 | 第56-57页 |
| ·原油粘度模型对比 | 第57-58页 |
| ·模型参数 | 第57-58页 |
| ·对比结果 | 第58页 |
| ·注聚浓度模型对比 | 第58-60页 |
| ·平面注聚浓度模型对比 | 第58-59页 |
| ·层间注聚浓度模型对比 | 第59-60页 |
| ·注入速度模型对比 | 第60-62页 |
| ·段塞设计模型对比 | 第62-64页 |
| ·平面上段塞设计模型对比 | 第62-63页 |
| ·层间段塞设计模型对比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堵水设计原则和技术政策 | 第64-73页 |
| ·堵水调剖原理分析 | 第64页 |
| ·堵水参数优化 | 第64-66页 |
| ·堵水效果分析 | 第66-72页 |
| ·地质因素 | 第66-68页 |
| ·开发因素 | 第68-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