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1 文献研究 | 第14-31页 |
1.1 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第14-23页 |
1.1.1 病因病机 | 第14-16页 |
1.1.2 中药治疗 | 第16-17页 |
1.1.3 针灸治疗 | 第17-20页 |
1.1.4 其他治疗 | 第20-21页 |
1.1.5 特色疗法 | 第21-23页 |
1.2 西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第23-28页 |
1.2.1 西医的相关认识 | 第23-24页 |
1.2.2 实验机制研究 | 第24-26页 |
1.2.3 治疗预防 | 第26-28页 |
1.3 壮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第28-31页 |
1.3.1 壮医理论 | 第28页 |
1.3.2 治疗 | 第28-31页 |
2 临床研究 | 第31-44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2.1.1 性别、年龄比较 | 第31-32页 |
2.1.2 病程比较 | 第32页 |
2.1.3 病发关节数比较 | 第32-3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3-40页 |
2.2.1 标准评定 | 第33-35页 |
2.2.2 观察指标 | 第35页 |
2.2.3 治疗方法 | 第35-37页 |
2.2.4 评定指标与方法 | 第37-38页 |
2.2.5 不良反应指标 | 第38页 |
2.2.6 不良反应、事件处理 | 第38-39页 |
2.2.7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39-40页 |
2.2.8 统计学处理 | 第40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40-44页 |
2.3.1 三组治疗前后比较详见下表 | 第40页 |
2.3.2 关节肿痛积分比较 | 第40-41页 |
2.3.3 血尿酸水平比较 | 第41页 |
2.3.4 安全性比较 | 第41-42页 |
2.3.5 结果分析 | 第42页 |
2.3.6 结果讨论 | 第42-44页 |
3 讨论 | 第44-50页 |
3.1 立题依据 | 第44-46页 |
3.2 课题研究的技术关键环节 | 第46页 |
3.3 课题创新点 | 第46-47页 |
3.4 可行性分析 | 第47-48页 |
3.5 技术的安全性评价 | 第48-50页 |
3.5.1 不良反应评价比较 | 第48页 |
3.5.2 安全性结论比较 | 第48-49页 |
3.5.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一 | 第58-62页 |
缩略词表 | 第62-63页 |
综述 | 第63-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