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高效有机缓蚀剂的构效关系研究及分子设计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引言第11页
   ·缓蚀剂的发展第11-15页
     ·油气田缓蚀剂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咪唑啉缓蚀剂的现状第12-15页
   ·缓蚀剂的计算机模拟研究现状第15-19页
     ·缓蚀剂的量子化学研究第15-17页
     ·缓蚀剂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的研究第17-18页
     ·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缓蚀剂研究中的应用第18-19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定量构效关系第20-30页
   ·引言第20页
   ·实验与计算方法第20-24页
     ·试验方法第20-22页
     ·计算方法第22-23页
     ·模型的交叉验证第23-24页
   ·结果与讨论第24-29页
     ·自变量的确定及 QSAR 模型的建立第24-26页
     ·模型检验第26-28页
     ·分析与讨论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新型咪唑啉缓蚀剂的分子设计第30-36页
   ·引言第30-31页
   ·缓蚀剂分子设计依据第31-32页
     ·软硬酸碱理论第31页
     ·分子内协同效应第31-32页
     ·定量构效关系理论第32页
   ·新型缓蚀剂分子设计及其缓蚀效率预测第32-33页
   ·新型缓蚀剂分子结构的修正第33-36页
第四章 新型缓蚀剂分子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第36-47页
   ·引言第36页
   ·计算方法第36-39页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36-38页
     ·量子化学计算第38-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不同烷基链长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第39-40页
     ·烷基链长度为15 的单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第40-43页
     ·烷基链长度为15 咪唑啉分子的量子化学分析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缓蚀剂合成及缓蚀性能测试第47-56页
   ·新型缓蚀剂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47-50页
     ·实验仪器、药品第47页
     ·合成方法第47-48页
     ·红外谱图分析第48-50页
   ·缓蚀性能测试第50-55页
     ·实验方法第50-51页
     ·失重法测试结果第51-52页
     ·极化曲线测试结果第52-53页
     ·温度对三种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i-P/PVDF化学复合镀研究
下一篇:1-(2-羟乙基)-2-烷基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机理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