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荧光技术 | 第10-14页 |
1.1.1 荧光技术的发展 | 第10页 |
1.1.2 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的应用 | 第10-11页 |
1.1.3 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1.4 新型荧光定量模型(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Model,QFM)的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1.2 LC/MS联用技术 | 第14-18页 |
1.2.1 LC/MS技术的发展 | 第14-16页 |
1.2.2 LC-MS技术的应用 | 第16页 |
1.2.3 化学计量学在液质联用分析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4 质谱乘子效应模型(Multiplicative Effects Model for MassSpectroscopy,MEM_(MS))的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1.3 本论文的立项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1 本论文的立项意义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新型荧光定量模型对细胞中DNA的定量分析 | 第20-30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1页 |
2.2.2 实验参数设置 | 第21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2.4.1 模拟细胞体系中散射与吸收物质对荧光光谱的影响及校正 | 第24-27页 |
2.4.2 CEM细胞中DNA的定量分析 | 第27-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新型荧光定量模型对湖水中铝离子的定量分析 | 第30-38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3.2.2 实验参数设置 | 第31-32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3.4.1 PSI荧光探针检测铝离子的原理 | 第33-34页 |
3.4.2 PSI荧光探针对常见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 第34-35页 |
3.4.3 Al~(3+)浓度的变化对样本原始荧光光谱图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4 桃子湖水中铝离子浓度的定量分析 | 第36-37页 |
3.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MEM_(MS)模型用于二级碧螺春中的咖啡因和三种儿茶素的定量分析 | 第38-49页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9-42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39页 |
4.2.2 儿茶素和咖啡因定量条件 | 第39-40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4.3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4.4.1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2-43页 |
4.4.2 离子化效率对样本质谱信号的影响 | 第43页 |
4.4.3 MEM_(MS)模型对信号不稳定影响的校正与消除 | 第43-48页 |
4.5 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