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肾法联合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3-15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1.3 病例选择 | 第14-15页 |
1.4 分组方法 | 第15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5-17页 |
2.1 平行选择阳性对照药物 | 第15-16页 |
2.2 所用药物 | 第16页 |
2.3 服药方法 | 第16-17页 |
3. 观察指标 | 第17-18页 |
3.1 安全性指标 | 第17页 |
3.2 疗效性观察 | 第17-18页 |
3.3 随访期观察 | 第18页 |
4. 疗效标准 | 第18-19页 |
4.1 近期止血疗效判定标准 | 第18页 |
4.2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18-19页 |
4.3 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第19页 |
5. 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结果 | 第20-25页 |
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及平均年龄比较 | 第20页 |
2. 两组患者发病的病程长短及平均病程比较 | 第20页 |
3. 两组患者治疗前阴道流血天数比较 | 第20-21页 |
4.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程度的比较 | 第21页 |
5. 两组用药后止血疗效比较 | 第21页 |
6.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情况 | 第21-22页 |
7.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22页 |
8.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第22页 |
9. 两组治疗前后卵泡期的激素变化 | 第22-23页 |
10. 两组治疗前后HB、RBC、PLT水平比较 | 第23页 |
11. 随访情况 | 第23-24页 |
12. 安全性检测及不良反应 | 第24-25页 |
讨论 | 第25-45页 |
1. 中医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 | 第25-31页 |
1.1 中医病机 | 第25-28页 |
1.2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 第28-31页 |
2. 现代医学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 | 第31-35页 |
2.1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机理的认识 | 第31-33页 |
2.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 第33-35页 |
3. 立法谴方的依据 | 第35-42页 |
3.1 妈富隆的药理机制 | 第36-37页 |
3.2 健脾补肾方的组方分析 | 第37-39页 |
3.3 健脾补肾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39-42页 |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4.1 对近期止血疗效的分析 | 第42-43页 |
4.2 对中医症候影响的分析 | 第43页 |
4.3 对HB、RBC、PLT影响的分析 | 第43页 |
4.4 对卵巢内分泌影响的分析 | 第43-44页 |
5.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缩略词表 | 第52-53页 |
综述 | 第53-61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