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5页 |
1.1.1 桁架结构的发展概况 | 第8-14页 |
1.1.2 钢管混凝土桁架的特点 | 第14页 |
1.1.3 节点处加衬垫板桁架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5-18页 |
1.2.1 空钢管焊接相贯节点 | 第15-16页 |
1.2.2 钢管混凝土焊接相贯节点 | 第16页 |
1.2.3 节点处加衬垫板加强焊接相贯节点 | 第16-17页 |
1.2.4 钢管桁架(格构柱) | 第17页 |
1.2.5 钢管混凝土桁架 | 第17-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3.2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加强型Warren桁架静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 第21-34页 |
2.1 试验概况 | 第21-24页 |
2.1.1 试件设计 | 第21-23页 |
2.1.2 材料性能 | 第23-24页 |
2.2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2.2.1 试验装置 | 第24页 |
2.2.2 加载制度 | 第24-25页 |
2.2.3 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 第25-27页 |
2.3 试验现象和试验结果 | 第27-29页 |
2.3.1 试验现象描述 | 第27-29页 |
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9-33页 |
2.4.1 荷载变形关系 | 第29-30页 |
2.4.2 应变分析 | 第30-31页 |
2.4.3 力学性能分析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加强型Warren桁架静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 第34-55页 |
3.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4-41页 |
3.1.1 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34-37页 |
3.1.2 单元类型 | 第37页 |
3.1.3 网格划分 | 第37-39页 |
3.1.4 焊缝模型 | 第39页 |
3.1.5 界面模型 | 第39-40页 |
3.1.6 半圆形垫板模型 | 第40-41页 |
3.1.7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 第41页 |
3.1.8 求解技巧 | 第41页 |
3.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验证 | 第41-42页 |
3.3 受力工作机理分析 | 第42-52页 |
3.3.1 构件破坏形态 | 第42-45页 |
3.3.2 荷载—变形全过程分析 | 第45-46页 |
3.3.3 特征点应力应变分析 | 第46-52页 |
3.4 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3页 |
3.4.1 弦杆内填混凝土 | 第52页 |
3.4.2 垫板与弦杆长度比 | 第52-53页 |
3.4.3 垫板与弦杆厚度比 | 第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4.1 结论 | 第55-56页 |
4.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