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一)对人的本质的研究 | 第10-12页 |
| (二)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 | 第12-13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四、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批判 | 第16-26页 |
| 1.1 宗教异化思想批判 | 第16-18页 |
| 1.2 政治异化思想批判 | 第18-19页 |
| 1.3 劳动异化思想批判 | 第19-23页 |
| 1.3.1 《巴黎手稿》——异化劳动 | 第19-20页 |
| 1.3.2 《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 | 第20-22页 |
| 1.3.3 《资本论》——商品拜物教 | 第22-23页 |
| 1.4 异化的扬弃─消灭私有制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26-30页 |
| 2.1 劳动─历史的第一个活动 | 第26-28页 |
| 2.2 社会性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 第30-36页 |
| 3.1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 | 第30-32页 |
| 3.2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 | 第32-36页 |
| 第四章“以人为本”中“人”和“本”的分析 | 第36-42页 |
| 4.1“以人为本”中“人”的分析 | 第36-39页 |
| 4.1.1“以人为本”中的“人”≠“人民” | 第37-38页 |
| 4.1.2“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共性与个性统一的人 | 第38-39页 |
| 4.2“以人为本”中“本”的分析 | 第39-42页 |
| 4.2.1“以人为本”——以人的劳动为本 | 第39-41页 |
| 4.2.2“以人为本”——以人的社会性为本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 | 第42-48页 |
| 5.1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 第42-44页 |
| 5.2 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 第44-45页 |
| 5.3 人与自身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