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8-14页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 选题背景第8-9页
        2. 研究意义第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第12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4页
        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的一般问题第14-24页
    (一)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的法治内涵第14-16页
        1. 均等化的含义第14-15页
        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的含义第15-16页
    (二)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展历程第16-19页
        1. 起步探索阶段(1949年到1986年)第17页
        2. 老农保的实施与整顿(1986年到2001年)第17-18页
        3. 新农保与城居保阶段(2002年到2014年)第18页
        4.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阶段(2014年以后)第18-19页
    (三)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制度的原则第19-20页
        1.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第19页
        2. 国家与社会责任并重原则第19页
        3. 城乡一体化原则第19-20页
        4. 普惠原则第20页
    (四)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的理论基础第20-24页
        1. 公平正义理论第20-21页
        2. 公共服务理论第21-22页
        3. 政府责任理论第22-23页
        4. 养老权保障理论第23-24页
二、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非均等化的现状第24-28页
    (一)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起点均等及其不足第24-25页
    (二)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过程均等及其不足第25-26页
    (三)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结果均等及其不足第26-28页
三、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非均等化的原因分析第28-34页
    (一)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立法结构的失衡第28-29页
    (二)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运行机制的乏力第29-30页
        1. 补助标准缺乏科学性第29页
        2. 管理机制不合理第29页
        3. 以户籍地为标准的参保原则的负效应第29-30页
    (三)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保障制度的不足第30-34页
        1. 各级政府资金给付机构不合理第30-32页
        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给付主体的单一化第32页
        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中的不足第32-34页
四、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的实现路径第34-48页
    (一) 国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经验借鉴第34-36页
        1. 美国——普遍保障模式第34页
        2. 德国——缴费模式型第34-35页
        3.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第35-36页
        4. 小绪第36页
    (二) 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均等化的完善第36-48页
        1. 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律体系第36-38页
        2. 制度运行机制的整合第38-41页
        3. 资金保障机制的拓补第41-45页
        4. 健全权利救济机制第45-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斯核函数的密度估计的扰动选择和局部影响分析
下一篇:江西省流入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状况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