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世界各国新闻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新闻事业史论文

图像历史与战争动员: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画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0-18页
    第一节 论文选题来源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11-16页
        一、《晋察冀画报》文献综述第11-14页
        二、关于政治动员的文献综述第14-16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第16-18页
第一章 抗战初期民族救亡中的图像传播概述第18-25页
    第一节 摄影救国:摄影观念的转向第18-20页
    第二节 战争之中的图像传播第20-22页
        一、国统区第20-21页
        二、根据地第21-22页
    第三节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图像传播第22-25页
        一、摄影展第22-23页
        二、《晋察冀画报》的创刊第23-25页
第二章 可视的叙事史——《晋察冀画报》中的图像分析第25-48页
    第一节 图像中的社会景观第25-29页
        一、画报中的战场第26-28页
        二、画报中的生活第28页
        三、男性的绝对主体地位第28-29页
    第二节 图像中的“主题”第29-38页
        一、战争第29-33页
        二、民主政治第33-35页
        三、国际援助第35-38页
    第三节 图像中的“公式”:画报中的典型形象建构第38-45页
        一、军人第38-41页
        二、女性及儿童第41-43页
        三、庄稼地与大生产第43-45页
    第四节 叙事中的“图像文本”:画报中的文字表达第45-48页
        一、画报中的“中英双语”报道第45-46页
        二、画报中的“图像文本”运用特征第46-48页
第三章 图像之于社会变革——《晋察冀画报》的政治动员第48-62页
    第一节 强烈的情感渲染第48-53页
        一、悲悯的同情诉说——图像中的尸体和被摧毁的建筑第49-50页
        二、必胜的信心传递——图像中的胜利品和俘虏第50-51页
        三、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表达——图像中的“长城”第51-53页
    第二节 英雄神话的塑造第53-58页
        一、领袖肖像中的圣象崇拜第53-55页
        二、英雄主义的精神引领第55-58页
    第三节 政权合法性的传达第58-62页
        一、规章制度:民主制度的建立第58-59页
        二、统治绩效:经济发展及文化和教育事业建设第59-62页
第四章 图像之于传播——战争之中的摄影第62-70页
    第一节 图像背后的人第62-64页
        一、中国革命摄影家——沙飞第62页
        二、摄影“武器论”的提出第62-64页
        三、以画报社为中心的摄影团体第64页
    第二节 摆拍的隐喻第64-66页
    第三节 图像动员与社会呼应第66-70页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挣脱“禁锢”的妇女--胡彬夏主编时期《妇女杂志》研究
下一篇:地市报的新媒体发展研究--以铜陵日报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