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污染防治方法与设备论文

Ag2O-TiO2/海泡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9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环境光催化概述第11-17页
        1.2.1 光催化作用机理第11-13页
        1.2.2 光催化活性影响因素第13-15页
        1.2.3 光催化材料的改性技术第15-17页
    1.3 海泡石的结构特性及应用现状第17-18页
        1.3.1 海泡石的结构特性第17-18页
        1.3.2 海泡石在环境中的应用第18页
    1.4 TiO_2/粘土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背景及现状第18-20页
    1.5 异质结型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背景及进展第20-23页
    1.6 样品的表征方法概述第23-27页
    1.7 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7-29页
        1.7.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页
        1.7.2 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Ag_2O-TiO_2/海泡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第29-43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2页
        2.2.1 实验试剂第29页
        2.2.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2.3 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30-32页
    2.3 表征结果分析第32-42页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2-34页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34-35页
        2.3.3 电子扫描电镜(SEM)分析第35-36页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36-37页
        2.3.5 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第37-40页
        2.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第40-41页
        2.3.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41-42页
    2.4 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Ag_2O-TiO_2/海泡石复合光催化剂的性能研究第43-62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3-44页
    3.3 光催化剂性能的评价第44-46页
        3.3.1 酸性红G的标准曲线第44-45页
        3.3.2 液相光催化反应实验第45页
        3.3.3 气相光催化反应实验第45-46页
    3.4 液相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6-59页
        3.4.1 催化反应条件第46-47页
        3.4.2 焙烧温度对光催化剂的紫外光催化活性影响第47-49页
        3.4.3 焙烧温度对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影响第49-50页
        3.4.4 TiO_2负载量对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影响第50-51页
        3.4.5 Ag_2O负载量对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影响第51-52页
        3.4.6 复合光催化剂对不同浓度酸性红G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第52-53页
        3.4.7 不同催化剂对酸性红G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第53-55页
        3.4.8 复合光催化剂对 4-硝基酚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第55-56页
        3.4.9 复合光催化剂的稳定性第56-59页
    3.5 可见光催化降解空气中的甲醛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61页
        3.5.1 空白实验第59-60页
        3.5.2 可见光催化降解空气中的甲醛实验第60-61页
    3.6 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Ag_2O-TiO_2/海泡石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第62-75页
    4.1 引言第62页
    4.2 实验部分第62-64页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62-63页
        4.2.2 羟基自由基的化学荧光法检测第63-64页
        4.2.3 自由基捕获实验第64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4-67页
        4.3.1 羟基自由基的化学荧光法检测结果分析第64-66页
        4.3.2 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分析第66-67页
    4.4 光催化反应机理分析第67-73页
        4.4.1 催化剂的复合对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第68-69页
        4.4.2 异质结构的形成及其可见光催化原理第69-71页
        4.4.3 复合光催化剂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物过程的探讨第71-73页
    4.5 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8页
    5.1 结论第75-76页
    5.2 创新点第76-77页
    5.3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8页
致谢(一)第88-89页
致谢(二)第89-90页
附录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V固化聚氨酯涂料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芳纶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