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来源 | 第11-12页 |
1.2 雾化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喷雾润滑 | 第15-29页 |
2.1 无气润滑的原理 | 第15-16页 |
2.2 雾化机理 | 第16-19页 |
2.2.1 早期的雾化机理 | 第16-17页 |
2.2.2 最近发展的雾化机理 | 第17-19页 |
2.3 介质破碎 | 第19-23页 |
2.3.1 单个液滴破碎的过程 | 第19页 |
2.3.2 气流中液滴的受力分析 | 第19-21页 |
2.3.3 液膜的破碎过程 | 第21-23页 |
2.4 雾化过程及雾化手段 | 第23-25页 |
2.4.1 一次雾化 | 第24-25页 |
2.4.2 二次雾化 | 第25页 |
2.5 雾化的方式 | 第25-26页 |
2.6 雾化特性 | 第26-29页 |
2.6.1 喷雾角 | 第26-27页 |
2.6.2 喷雾粒径 | 第27-29页 |
第3章 干油润滑系统的设计 | 第29-47页 |
3.1 干油润滑系统 | 第29-31页 |
3.1.1 单线式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29-30页 |
3.1.2 双线式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30页 |
3.1.3 多线式干油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30-31页 |
3.1.4 直接供脂式等干油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31页 |
3.2 干油润滑系统的设计 | 第31-42页 |
3.2.1 润滑点润滑脂的消耗量计算 | 第32页 |
3.2.2 润滑脂泵的选择计算: | 第32-33页 |
3.2.3 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 | 第33-35页 |
3.2.4 润滑脂在管路内的停留时间 | 第35页 |
3.2.5 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 | 第35-42页 |
3.3 PLC的设计 | 第42-47页 |
第4章 系统雾化角的实验研究 | 第47-55页 |
4.0 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47页 |
4.1 实验原理图 | 第47-48页 |
4.2 实验方案及器材 | 第48-49页 |
4.3 实验步骤 | 第49页 |
4.4 实验注意事项 | 第49-50页 |
4.5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0-52页 |
4.6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4.6.1 雾化角与介质的关系 | 第52-53页 |
4.6.2 喷射流量与介质之间的关系 | 第53页 |
4.7 实验总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雾化粒度的实验研究分析 | 第55-65页 |
5.1 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55页 |
5.2 实验原理图 | 第55-56页 |
5.3 实验步骤 | 第56页 |
5.4 实验注意事项 | 第56-57页 |
5.5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7-61页 |
5.6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5.7 实验总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总结 | 第65页 |
6.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