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21页 |
1.1 青霉素 | 第10-12页 |
1.1.1 青霉素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 第10-11页 |
1.1.2 青霉素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11-12页 |
1.2 CRISPR-Cas系统 | 第12-18页 |
1.2.1 CRISPR-Cas系统的结构 | 第12-14页 |
1.2.2 CRISPR-Cas系统的分类 | 第14-15页 |
1.2.3 CRISPR-Cas系统的作用机制 | 第15-17页 |
1.2.4 CRISPR-Cas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S.virginiae IBL14中CRISPR-Cas Ⅰ型系统敲除自身青霉素生产相关基因 | 第21-50页 |
2.1 前言 | 第21-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7页 |
2.2.1 菌株和质粒 | 第22-23页 |
2.2.2 主要试剂、试剂盒 | 第23-24页 |
2.2.3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2.4 培养基 | 第25-26页 |
2.2.5 实验方法 | 第26-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9页 |
2.3.1 菌株S.virginiae IBL14基因组和质粒pKC1139的提取 | 第37-38页 |
2.3.2 sgRNA序列和上下同源臂的克隆 | 第38-41页 |
2.3.3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1-42页 |
2.3.4 大肠杆菌JM109的转化与验证 | 第42-45页 |
2.3.5 S.virginiae IBL14中sviLT、sviPA和sviIPI基因的敲除 | 第45-49页 |
2.4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三章 CRISPR-Cas Ⅱ型系统敲除大肠杆菌JM109(DE3)中β-半乳糖苷酶相关基因 | 第50-67页 |
3.1 前言 | 第5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7页 |
3.2.1 菌株和质粒 | 第50-51页 |
3.2.2 主要试剂、仪器、培养基 | 第51-52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52-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6页 |
3.3.1 菌株JM109(DE3)基因组DNA与质粒的提取 | 第57-58页 |
3.3.2 sgRNA序列和上下同源臂的克隆 | 第58-60页 |
3.3.3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60-61页 |
3.3.4 大肠杆菌的转化与验证 | 第61-64页 |
3.3.5 JM109(DE3)中galM基因的敲除 | 第64-66页 |
3.4 结论 | 第66-6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4.1 结论 | 第67-68页 |
4.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表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文章与专利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