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9-2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20-2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3-36页 |
2.1 微循环及脑部微循环特点 | 第24-25页 |
2.1.1 微循环 | 第24页 |
2.1.2 脑部微循环的特点 | 第24-25页 |
2.2 脑部微循环障碍 | 第25-26页 |
2.3 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与微循环的关系 | 第26-27页 |
2.4 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 | 第27-29页 |
2.5 糖尿病与脑微循环 | 第29-31页 |
2.5.1 糖尿病 | 第29-30页 |
2.5.2 微循环与糖尿病急性脑梗死 | 第30-31页 |
2.6 脑部微循环的评估方法 | 第31-34页 |
2.6.1 激光多普勒成像(LDI) | 第32页 |
2.6.2 正交偏振光谱成像(OPS)与测流暗视野成像(SDF) | 第32页 |
2.6.3 光学多普勒层析技术(ODT) | 第32-33页 |
2.6.4 头部CT灌注成像 | 第33页 |
2.6.5 头部核磁灌注成像(PWI) | 第33-34页 |
2.7 改善微循环的方法 | 第34页 |
2.8 前列地尔 | 第34-36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3.2 分组标准 | 第36-37页 |
3.2.1 用药种类及计量 | 第36-37页 |
3.2.2 ADA(2010 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 第37页 |
3.2.3 NIHSS评分 | 第37页 |
3.2.4 药物安全性评估 | 第37页 |
3.3 一般资料收集 | 第37-38页 |
3.4 检查方法 | 第38-39页 |
3.5 图像选取及后处理 | 第39页 |
3.6 采用的数据及其意义 | 第39-40页 |
3.7 统计方法 | 第40-41页 |
第4章 结果 | 第41-48页 |
4.1 PWI血流参数结果 | 第41-44页 |
4.1.1 治疗前病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血流参数 | 第41页 |
4.1.2 治疗后14天后病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血流参数 | 第41-42页 |
4.1.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r CBV变化 | 第42页 |
4.1.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r CBF变化 | 第42-43页 |
4.1.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r MTT变化 | 第43页 |
4.1.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TP变化 | 第43-44页 |
4.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变化 | 第44页 |
4.3 药物安全性评定 | 第44-4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8-54页 |
5.1 脑梗死的头部PWI表现及相关参数改变 | 第49-50页 |
5.2 前列地尔在治疗前、后PWI的改变 | 第50-52页 |
5.3 前列地尔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 | 第52页 |
5.4 不足与展望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得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