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网络流的漏洞攻击检测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漏洞攻击基础知识 | 第16-25页 |
2.1 漏洞攻击概述 | 第16-17页 |
2.2 常见漏洞攻击 | 第17-21页 |
2.2.1 栈溢出 | 第17-19页 |
2.2.2 堆溢出 | 第19-20页 |
2.2.3 格式化串溢出 | 第20-21页 |
2.2.4 Return-into-libc攻击 | 第21页 |
2.3 漏洞攻击防御 | 第21-22页 |
2.3.1 漏洞预防 | 第21-22页 |
2.3.2 攻击检测 | 第22页 |
2.4 已采用的防御策略 | 第22-24页 |
2.4.1 DEP | 第22-23页 |
2.4.2 ASLR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24-25页 |
第三章 SHELLCODE特征分析与规则提取 | 第25-39页 |
3.1 SHELLCODE概述 | 第25-27页 |
3.2 攻击实现方式 | 第27-30页 |
3.2.1 静态地址定位 | 第27-28页 |
3.2.2 跳板指令定位 | 第28页 |
3.2.3 另一种定位方式 | 第28-30页 |
3.3 特征分析 | 第30-34页 |
3.3.1 伪装技巧 | 第30-33页 |
3.3.2 内存布局 | 第33-34页 |
3.4 新启发式规则 | 第34-38页 |
3.4.1 LEH | 第35-36页 |
3.4.2 FDR | 第36-37页 |
3.4.3 TIAT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一种SHELLCODE混合检测方法 | 第39-46页 |
4.1 背景知识 | 第39-40页 |
4.1.1 检测概述 | 第39页 |
4.1.2 相关研究 | 第39-40页 |
4.2 现有方法对比 | 第40-41页 |
4.3 一种混合检测方法 | 第41-44页 |
4.3.1 检测概述 | 第41页 |
4.3.2 框架设计 | 第41-43页 |
4.3.3 方法实现 | 第43-44页 |
4.4 检测优化 | 第44-45页 |
4.4.1 重叠式流分割策略 | 第45页 |
4.4.2 汇编指令缓存策略 | 第45页 |
4.4.3 模拟执行优化策略 | 第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5.1 新规则有效性验证 | 第46-49页 |
5.1.1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46-47页 |
5.1.2 检测覆盖率 | 第47-48页 |
5.1.3 检测准确性 | 第48-49页 |
5.2 混合检测的时间复杂度 | 第49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49-5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0-52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50-51页 |
6.2 下一步工作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