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9-13页 |
(一)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一带一路”的形象与价值传播是亟待探讨的话题 | 第9页 |
2.影视是传播“一带一路”形象与价值的优质载体 | 第9-10页 |
(二)主要研究问题与相关概念阐释 | 第10-13页 |
1.主要研究问题 | 第10页 |
2.相关概念阐释 | 第10-11页 |
3.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中国国家形象的影视传播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二)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的影视对外传播研究 | 第14-15页 |
(三)以大众媒体为研究对象的“一带一路”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 第15-16页 |
三、公共外交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形象建构 | 第16-28页 |
(一)价值传播是“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核心 | 第16-17页 |
(二)“一带一路”的核心价值与形象定位 | 第17-21页 |
1.基于词频分析的“一带一路”核心价值与形象定位提炼 | 第17-18页 |
2.基于格雷马斯方阵的“一带一路”核心价值与形象分析 | 第18-21页 |
(三)“一带一路”形象的联想符号:焦点小组调查 | 第21-28页 |
1.选取调查对象 | 第21页 |
2.分组 | 第21页 |
3.工作流程 | 第21-22页 |
4.焦点小组调查的过程记录 | 第22页 |
5.调查记录 | 第22-26页 |
6.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四、中国影视中的“一带一路”符号分析 | 第28-38页 |
(一)影视样本的选取与介绍 | 第28-29页 |
(二)格雷马斯方阵与样本电影中“一带一路”的形象与价值定位 | 第29-38页 |
1.《中国推销员》 | 第30-32页 |
2.《郑和下西洋》 | 第32-33页 |
3.《红海行动》 | 第33-34页 |
4.《阿凡达》 | 第34-36页 |
5.《千与千寻》 | 第36-38页 |
五、总结与反思:中国影视如何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 | 第38-40页 |
(一)塑造好“一带一路”的国际形象 | 第38页 |
(二)兼顾价值传播与时代的统一 | 第38-39页 |
(三)挖掘并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内涵 | 第39-40页 |
六、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