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协作式多点传输在LTE-Advanced系统中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符号说明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移动通信概述第12-14页
     ·3G之前第12-13页
     ·3G技术第13-14页
     ·LTE标准的产生第14页
   ·LTE-ADVANCED标准的进展第14-15页
   ·协作式多点传输技术的引入第15-18页
     ·协作式多点传输技术概述第16-17页
     ·协作式多点传输技术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8-19页
第二章 LTE-ADVANCED系统架构以及关键技术第19-28页
   ·LTE的演进目标第19-20页
   ·LTE系统架构第20-21页
   ·LTE-ADVANCED的需求第21页
   ·LTE-ADVANCED中的关键技术第21-27页
     ·下行MIMO增强第22-23页
     ·上行MIMO技术第23页
     ·载波聚合技术第23-25页
     ·中继技术第25-26页
     ·协作式多点传输技术第26-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协作式多点传输技术分析第28-43页
   ·CoMP的系统模型第28-30页
     ·下行CoMP的系统模型第28-29页
     ·上行CoMP的模型第29-30页
   ·CoMP传输模式第30-32页
     ·CS/CB第30-31页
     ·联合处理第31-32页
   ·CoMP预编码第32页
     ·ZF算法第32页
     ·BD算法第32页
   ·CoMP预处理算法的功率归一第32-34页
     ·天线功率归一第33页
     ·数据功率归一第33-34页
   ·CoMP用户选择与调度第34-35页
     ·独立调度第34页
     ·协作调度/用户配对方法第34-35页
   ·CoMP的自适应第35-36页
     ·CoMP/MU-MIMO的自适应第35页
     ·CoMP协作天线簇的自适应第35-36页
     ·用户数据流的自适应第36页
   ·CoMP的反馈模式第36-40页
     ·显示反馈第37页
     ·隐式反馈第37-39页
     ·基于信道相关阵的反馈第39-40页
   ·CoMP中的HARQ第40-43页
     ·同步与异步第40-41页
     ·自适应与非自适应第41页
     ·IR与CC第41-43页
第四章 COMP评估方法以及系统建模第43-56页
   ·系统性能评估框架第43页
   ·调度模型第43-45页
     ·帧结构第43-44页
     ·调度单元的划分第44-45页
   ·参考信号建模第45-48页
     ·SRS第46页
     ·CSI-RS第46-47页
     ·DM-RS第47-48页
   ·信道估计误差建模第48-53页
     ·SRS信道误差建模第49-51页
     ·DM-RS信道误差建模第51-53页
   ·链路级与系统级接口建模第53-54页
     ·指数有效SINR映射(EESM)第53页
     ·互信息有效SINR映射(MI-ESM)第53-54页
   ·CQI预测方法第54-56页
第五章 COMP中的调度方案及仿真结果第56-71页
   ·调度算法研究第56-61页
     ·正比公平性调度算法第56-57页
     ·联合调度方案1——容量最大化方案第57-58页
     ·联合调度方案2——基于F范数的方案第58-59页
     ·联合调度方案3——考虑PF调度第59-61页
   ·经典的软频率复用算法第61-64页
     ·Ericsson提出的方案第61-62页
     ·西门子的方案第62-63页
     ·Nortel的方案第63-64页
   ·适用于CoMP的软频率复用方案第64-66页
     ·小区模型第64-65页
     ·资源分配方案第65-66页
   ·仿真参数和仿真流程第66-69页
     ·仿真参数第66-68页
     ·仿真流程第68-69页
   ·仿真结果以及分析第69-71页
     ·吞吐量以及频谱效率第69页
     ·边缘用户SINR CDF曲线第69-70页
     ·MCS等级分布图第70-7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1-72页
   ·总结第71页
   ·CoMP面临的挑战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DPC码的McEliece加密体制研究
下一篇:高频连接器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