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羟基氧化钴和聚多巴胺纳米材料的荧光传感新方法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生物传感器第11-14页
        1.1.1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11-12页
        1.1.2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和特点第12页
        1.1.3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第12-14页
    1.2 荧光生物传感器第14-18页
        1.2.1 什么是荧光第15页
        1.2.2 基于荧光光谱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第15-16页
        1.2.3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第16-18页
    1.3 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第18-22页
        1.3.1 二维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第19-21页
        1.3.2 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在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第21-22页
    1.4 本文构思第22-23页
第2章 基于羟基氧化钴纳米片的适配体荧光传感器检测凝血酶第23-32页
    2.1 前言第23-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5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24页
        2.2.2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合成第24-25页
        2.2.3 凝血酶的检测第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1页
        2.3.1 适配体传感器检测凝血酶原理第25-26页
        2.3.2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的表征第26页
        2.3.3 FAM和羟基氧化钴纳米片之间的FRET第26-27页
        2.3.4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27-29页
        2.3.5 凝血酶的检测分析第29-30页
        2.3.6 选择性考察第30页
        2.3.7 实际样品的检测第30-31页
    2.4 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基于羟基氧化钴纳米片的信号增强型荧光传感器检测抗坏血酸第32-39页
    3.1 前言第32-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4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33页
        3.2.2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的合成第33-34页
        3.2.3 传感器用于抗坏血酸的检测第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38页
        3.3.1 基于羟基氧化钴纳米片检测抗坏血酸的原理第34页
        3.3.2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的表征第34页
        3.3.3 基于羟基氧化钴纳米片检测抗坏血酸的可行性验证第34-35页
        3.3.4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35-36页
        3.3.5 抗坏血酸的检测分析第36-37页
        3.3.6 选择性考察第37-38页
    3.4 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基于荧光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免标记检测Fe~(3+)和抗坏血酸第39-47页
    4.1 前言第39-40页
    4.2 实验部分第40-41页
        4.2.1 试剂和仪器第40页
        4.2.2 荧光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的合成第40页
        4.2.3 传感器用于Fe~(3+)和抗坏血酸的检测第40-4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1-45页
        4.3.1 荧光聚多巴胺检测铁离子和抗坏血酸原理第41页
        4.3.2 荧光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的表征第41-42页
        4.3.3 荧光聚多巴胺纳米颗粒检测Fe~(3+)和抗坏血酸的可行性验证第42页
        4.3.4 Fe~(3+)的检测分析第42-43页
        4.3.5 抗坏血酸的检测分析第43-44页
        4.3.6 选择性考察第44-45页
    4.4 小结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勒烯/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双金属磷化物的可控合成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