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清代哲学(1644~1840年)论文--其他论文

李二曲一念思想阐微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第15-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页
        1.3.2 创新之处第15-18页
第2章 一念与本体第18-35页
    2.1 一念天理第18-24页
        2.1.1 一念与“性即理”第19-20页
        2.1.2 一念与“心即理”第20-22页
        2.1.3 一念与“虚明寂定”第22-24页
    2.2 一念本心第24-29页
        2.2.1 一念与心第24-25页
        2.2.2 一念与意第25-26页
        2.2.3 一念与知第26-28页
        2.2.4 一念与物第28-29页
    2.3 一念与儒释道圆融第29-35页
        2.3.1 援道入儒第30-31页
        2.3.2 援佛入儒第31-32页
        2.3.3 对阳明学与阳明后学的统合第32-35页
第3章 一念与知行第35-48页
    3.1 一念体用第35-41页
        3.1.1 一念明体第35-37页
        3.1.2 一念适用第37-39页
        3.1.3 一念赅体用第39-41页
    3.2 一念知行第41-48页
        3.2.1 一念真知第41-44页
        3.2.2 一念实行第44-45页
        3.2.3 一念合知行第45-48页
第4章 一念与工夫第48-68页
    4.1 敬念为本第48-52页
        4.1.1 持敬修身第49-50页
        4.1.2 居敬存心第50-51页
        4.1.3 知敬复初第51-52页
    4.2 静念为基第52-57页
        4.2.1 静坐立志第53-54页
        4.2.2 静定虚明第54-55页
        4.2.3 静动两静第55-57页
    4.3 一念贯通第57-63页
        4.3.1 一念修敬第57-59页
        4.3.2 一念主静第59-60页
        4.3.3 一念慎独第60-63页
    4.4 一念万年第63-68页
        4.4.1 一念义利第64-65页
        4.4.2 一念善恶第65-66页
        4.4.3 一念复性第66-68页
结语第68-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贾谊“置势入礼”思想研究
下一篇:威廉斯的文化批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