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结构信号消噪与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试验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模态识别方法 | 第14-16页 |
1.2.2 模型定阶技术 | 第16页 |
1.2.3 信号消噪技术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19-35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单自由度系统 | 第19-26页 |
2.2.1 无阻尼系统 | 第19-22页 |
2.2.2 粘性阻尼系统 | 第22-26页 |
2.3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 | 第26-34页 |
2.3.1 无阻尼系统 | 第26-31页 |
2.3.2 粘性比例阻尼系统 | 第31-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3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 第35-52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傅里叶分析 | 第35-44页 |
3.2.1 傅里叶变换 | 第35-37页 |
3.2.2 离散傅里叶变换 | 第37-38页 |
3.2.3 频谱混叠 | 第38-39页 |
3.2.4 频谱泄漏和谱间干扰 | 第39-40页 |
3.2.5 窗函数 | 第40-44页 |
3.3 时域方法 | 第44-51页 |
3.3.1 Prony法 | 第44-46页 |
3.3.2 ERA法 | 第46-49页 |
3.3.3 SSI法 | 第49-51页 |
3.4 小节 | 第51-52页 |
4 信号消噪方法 | 第52-58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Cadzow消噪理论 | 第52-54页 |
4.2.1 低秩逼近 | 第52-53页 |
4.2.2 反对角平均法 | 第53-54页 |
4.3 信号分解与重构消噪算法 | 第54-57页 |
4.4 小节 | 第57-58页 |
5 振动响应数值研究 | 第58-81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数值模型 | 第58-62页 |
5.2.1 有限元模型 | 第58页 |
5.2.2 脉冲响应信号的产生 | 第58-59页 |
5.2.3 傅里叶分析及模型定阶 | 第59-61页 |
5.2.4 脉冲响应信号模态参数识别 | 第61-62页 |
5.3 脉冲响应信号消噪 | 第62-76页 |
5.3.1 噪声模拟 | 第62-67页 |
5.3.2 Cazdow法消噪 | 第67-71页 |
5.3.3 信号分解与重构法消噪 | 第71-76页 |
5.4 消噪后模态参数识别 | 第76-80页 |
5.4.1 Cadzow法消噪后模态识别 | 第76-78页 |
5.4.2 信号分解与重构法消噪后模态识别 | 第78-80页 |
5.5 小结 | 第80-81页 |
6 导管架物理模型试验 | 第81-103页 |
6.1 引言 | 第81页 |
6.2 试验目的及方法 | 第81页 |
6.2.1 试验目的 | 第81页 |
6.2.2 试验方法 | 第81页 |
6.3 实验室条件 | 第81-83页 |
6.4 导管架物理模型 | 第83-84页 |
6.5 有限元分析 | 第84-86页 |
6.6 实测数据分析 | 第86-102页 |
6.6.1 傅里叶分析 | 第90-93页 |
6.6.2 Cazdow消噪 | 第93-95页 |
6.6.3 ERA法模态识别 | 第95-98页 |
6.6.4 SSI法模态识别 | 第98-102页 |
6.7 小节 | 第102-103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103-10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3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03-104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个人简历 | 第111-112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