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更新与生长规律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5页 |
| ·阔叶红松林 | 第7-8页 |
| ·阔叶红松林分布 | 第7页 |
| ·阔叶红松林群落特征 | 第7页 |
| ·阔叶红松林环境特征 | 第7-8页 |
| ·阔叶红松林演替特征 | 第8页 |
| ·阔叶红松林与气候变化 | 第8页 |
| ·红松更新与生长 | 第8-13页 |
| ·红松 | 第8-9页 |
| ·红松基本生长特征 | 第9-10页 |
| ·光照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 | 第10-11页 |
| ·光照对红松生长的影响 | 第10页 |
| ·光照对红松更新的影响 | 第10-11页 |
| ·林隙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 | 第11-12页 |
| ·透光抚育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 | 第12页 |
| ·其他因子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 | 第12-13页 |
| ·坡度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 | 第12-13页 |
| ·菌根和树栖真菌对红松更新和生长的影响 | 第13页 |
| ·动物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 | 第13页 |
| ·凋落物对红松更新与生长的影响 | 第13页 |
| ·主要问题阐述 | 第13-15页 |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的探讨 | 第14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手段 | 第14-1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 ·实验样地 | 第15页 |
| ·群落调查 | 第15-16页 |
| ·红松植株年龄的确定 | 第16页 |
| ·可视天空率数据的获取 | 第16-1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48页 |
| ·基础数据的获取及分析 | 第18-24页 |
| ·白桦和红松树高曲线 | 第18-19页 |
| ·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 | 第19-23页 |
| ·主要树种的比叶面积 | 第19-20页 |
| ·叶面积指数换算方法 | 第20-21页 |
| ·不同胸径下各树种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断面积比较 | 第21-23页 |
| ·主要树种的年轮宽度 | 第23-24页 |
| ·森林群落结构 | 第24-31页 |
| ·红松植株数量比较 | 第24页 |
| ·盖度和断面积比较 | 第24-26页 |
| ·植株数量和断面积随径阶的变化 | 第26-27页 |
| ·群落树种组成 | 第27-29页 |
| ·群落结构差异 | 第29-30页 |
| ·阔叶乔木树种更新差异 | 第30-31页 |
| ·林下光照差异 | 第31-35页 |
| ·林下各波段光照差异 | 第31-33页 |
| ·林下更新光环境差异 | 第33-35页 |
| ·两林型可视天空特征 | 第35页 |
| ·红松空间分布 | 第35-39页 |
| ·红松空间分布 | 第35-36页 |
| ·红松空间分布格局 | 第36-38页 |
| ·红松空间距离特征 | 第38-39页 |
| ·红松更新 | 第39-40页 |
| ·红松生长 | 第40-48页 |
| ·当年生红松生长 | 第40-41页 |
| ·幼年红松生长 | 第41-45页 |
| ·红松种内关系 | 第45-48页 |
| 4 结论 | 第48-51页 |
| ·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变化 | 第48页 |
| ·红松空间格局变化 | 第48页 |
| ·红松更新特征 | 第48-49页 |
| ·红松生长特征 | 第49-51页 |
| 主要植物学名一览表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导师简介 | 第61页 |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