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1 习近平群众观思想来源方面研究 | 第13页 |
1.3.2 习近平群众观实践方面研究 | 第13-14页 |
1.3.3 习近平群众观思想内容方面研究 | 第14页 |
1.3.4 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特色方面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习近平群众观的来源 | 第17-24页 |
2.1 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 第17-20页 |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群众观 | 第17-18页 |
2.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 第18-20页 |
2.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 第20页 |
2.2 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 第20-23页 |
2.2.1 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2 知青时期的历练 | 第21-22页 |
2.2.3 地方工作的经验积累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过程 | 第24-27页 |
3.1 习近平群众观初步萌芽 | 第24页 |
3.2 习近平群众观基本形成与确立阶段 | 第24-25页 |
3.3 习近平群众观充实与提高阶段 | 第25页 |
3.4 习近平群众观成熟阶段 | 第25-26页 |
3.5 习近平群众观作为治党理念与治国风格的践行阶段 | 第2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点 | 第27-41页 |
4.1 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 第27-33页 |
4.1.1 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和“源泉论” | 第27-28页 |
4.1.2 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 | 第28-29页 |
4.1.3 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联系党群关系 | 第29-31页 |
4.1.4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 第31-33页 |
4.2 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特点 | 第33-40页 |
4.2.1 创新性 | 第33-35页 |
4.2.2 实践性 | 第35-36页 |
4.2.3 人民性 | 第36-38页 |
4.2.4 务实性 | 第38-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习近平群众观的现实意义 | 第41-50页 |
5.1 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意义 | 第41-44页 |
5.1.1 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 第41-43页 |
5.1.2 推进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念创新 | 第43-44页 |
5.2 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意义 | 第44-49页 |
5.2.1 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 | 第44-45页 |
5.2.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 第45-48页 |
5.2.3 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创新 | 第48-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