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一般性问题论文--焊接自动化技术论文

全数字化弧焊逆变电源控制系统的研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逆变弧焊电源的数字化第11-13页
        1.2.1 主电路的数字化第11-12页
        1.2.2 控制电路的数字化第12页
        1.2.3 逆变弧焊电源数字化的优点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第13-15页
        1.3.1 国外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第13-14页
        1.3.2 国内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第14-15页
    1.4 本课题设计思想、方案和目标第15-18页
第2章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第18-24页
    2.1 总体设计指标第18-19页
    2.2 控制器芯片选型与系统架构第19-21页
        2.2.1 控制器主芯片的选型第19-20页
        2.2.2 主控制器系统架构第20-21页
    2.3 全数字化逆变弧焊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21-22页
    2.4 本章小节第22-24页
第3章 弧焊逆变电源数字控制器原理及仿真设计第24-40页
    3.1 单向全桥逆变电路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第24-28页
        3.1.1 电压型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第24-25页
        3.1.2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定量分析第25-26页
        3.1.3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第26-28页
    3.2 逆变弧焊电源的闭环控制第28-31页
        3.2.1 弧焊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器工作原理第28-30页
        3.2.2 弧焊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器的结构第30-31页
    3.3 数字化PI调节与PWM驱动的时序关系第31-32页
    3.4 弧焊逆变电源主电路仿真设计第32-34页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34-36页
    3.6 弧焊逆变电源数字控制器仿真设计第36-38页
    3.7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4章 弧焊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40-56页
    4.1 弧焊逆变单元数字化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第40-42页
    4.2 控制系统核心电路硬件设计第42-45页
    4.3 控制系统外围电路硬件设计第45-47页
    4.4 一次和二次逆变驱动电路设计及保护第47-51页
        4.4.1 焊接电流采集电路第47页
        4.4.2 一次逆变IGBT驱动电路第47-48页
        4.4.3 一次逆变IGBT保护电路第48-49页
        4.4.4 二次逆变驱动电路设计第49-50页
        4.4.5 二次逆变电路保护设计第50-51页
    4.5 EtherCAT板载卡的开发和设计第51-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5章 弧焊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第56-76页
    5.1 STM32F407开发环境简介第56页
    5.2 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第56-72页
        5.2.1 主程序模块设计第57-59页
        5.2.2 键盘与按键处理程序设计第59-60页
        5.2.3 AD采集模块第60-62页
        5.2.4 恒流控制软件设计第62-64页
        5.2.5 DA输出给定程序设计第64-65页
        5.2.6 串口(RS232和RS485)通讯模块程序设计第65-68页
        5.2.7 编码器模块程序设计第68页
        5.2.8 EtherCAT网络从站软件设计第68-71页
        5.2.9 液晶显示模块和存储调用程序模块第71-72页
    5.3 焊接工艺时序设计第72-73页
    5.4 本章小节第73-76页
第6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第76-94页
    6.1 人机交互界面测试第76-77页
    6.2 离子气给定波形测试第77-78页
    6.3 二次逆变驱动测试第78-79页
    6.4 一次逆变恒流驱动测试第79-82页
    6.5 串口(RS232和RS485)通讯测试第82-84页
    6.6 EtherCAT从站通讯测试第84-86页
    6.7 软启动方式测试第86-88页
    6.8 峰值电流反馈测试第88页
    6.9 全数字化逆变弧焊电源响应特性测试第88-93页
    6.10 本章小节第93-94页
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附录第100-10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的亚硝胺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Android系统的健康信息远程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