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债转股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12页
        一、研究内容第11页
        二、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8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6-17页
        四、本文创新点和不足第17-18页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第18-24页
    第一节 资本结构理论第18-21页
        一、债权与股权理论第18页
        二、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第18-19页
        三、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第19-21页
    第二节 有效供给理论第21-22页
        一、古典经济学派有效供给理论第21-22页
        二、现代有效供给经济理论第22页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第22-2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本轮债转股分析第24-33页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概述第24-26页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第24-25页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特征第25-26页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思路第26页
    第二节 本轮债转股相关概述第26-29页
        一、本轮债转股的主体及规模第26-27页
        二、本轮债转股的特点第27-29页
        三、本轮债转股的运行模式第29页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债转股的意义第29-33页
        一、降低企业杠杆、盘活企业资本第29-30页
        二、缓解商业银行的资本运行压力第30-31页
        三、优化产业结构,加速行业并购重组第31页
        四、盘活社会资金,增加社会财富第31-33页
第三章 国内外债转股及相关经验借鉴第33-39页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我国债转股第33-35页
    第二节 国外债转股第35-36页
        一、拉丁美洲国家债转股第35-36页
        二、中东欧国家债转股第36页
    第三节 国内外债转股经验启示第36-39页
        一、90 年代我国债转股经验第36-37页
        二、国外债转股经验第37-39页
第四章 本轮债转股实施相关问题第39-45页
    第一节 企业筛选标准不明确第39-40页
        一、本轮债转股的筛选标准第39-40页
        二、筛选标准不明确造成的影响第40页
    第二节 债股转后的股权退出机制尚不明确第40-42页
        一、常见的债转股退出机制第40-42页
        二、本轮债转股退出机制的不确定性第42页
    第三节 资产管理公司地位的不确定性第42-44页
        一、本轮债转股中资产管理公司的地位第42-44页
        二、资产管理公司的地位有待明确第44页
    第四节 债转股资金来源有限第44-45页
第五章 相关对策建议第45-48页
    第一节 制定完善的债转股公司筛选标准第45-46页
    第二节 构建多样化的股权退出机制第46页
    第三节 加快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转变第46-47页
    第四节 积极引入外资、社会资本参与债转股第47-48页
结论与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页
作者简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慈善基金会信息披露对其捐赠收入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万科股权结构变动案例研究--基于盈余质量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