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各类钢结构论文--钢管结构论文

圆钢管轴心受压整体稳定承载力的理论与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圆钢管结构的特点及发展第11-13页
        1.2.1 圆钢管结构的特点第11-12页
        1.2.2 圆钢管结构的发展第12-13页
    1.3 圆钢管结构的应用现状第13-15页
    1.4 圆钢管整体稳定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1 整体稳定承载力研究的必要性第15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3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构件的整体稳定理论第18-24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钢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第18-20页
        2.2.1 强度与稳定的区别第18页
        2.2.2 钢结构失稳及其分类第18-20页
        2.2.3 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原则第20页
    2.3 钢结构稳定问题的计算方法第20-21页
    2.4 轴心受压构件的屈曲形式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轴心受压圆钢管的整体稳定承载力分析第24-54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本文方法计算理论第24-29页
        3.2.1 基本假设第24-25页
        3.2.2 初弯曲构件应力-扰度的关系式第25页
        3.2.3 整体稳定极限应力第25-26页
        3.2.4 整体稳定系数第26-27页
        3.2.5 整体稳定极限承载力第27-29页
    3.3 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理论第29-35页
        3.3.1 整体稳定系数第29-31页
        3.3.2 整体稳定极限应力第31-33页
        3.3.3 整体稳定极限承载力第33-35页
    3.4 本文方法与《钢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结果对比第35-48页
        3.4.1 不同长细比下的比较第35-39页
        3.4.2 不同材料强度下的比较第39-43页
        3.4.3 分析两种方法的整体稳定极限应力的百分比差异第43-48页
    3.5 初弯曲对圆钢管整体稳定极限应力的影响第48-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四章 轴心受压圆钢管的有限元分析第54-76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轴心受压圆钢管构件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4-59页
        4.2.1 构件构造及有限元分析模型第54-56页
        4.2.2 单元类型的选择第56页
        4.2.3 定义材料属性第56-57页
        4.2.4 考虑初始几何缺陷第57页
        4.2.5 几何建模第57页
        4.2.6 网格划分第57-58页
        4.2.7 约束及荷载的施加第58页
        4.2.8 求解分析第58-59页
        4.2.9 查看分析结果第59页
        4.2.10 ANSYS分析步骤第59页
    4.3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59-72页
        4.3.1 整体稳定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第59-60页
        4.3.2 极限荷载下的应力云图、位移云图及荷载-位移曲线第60-72页
    4.4 本文方法与有限元方法分析结果对比第72-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参数分析第76-94页
    5.1 引言第76页
    5.2 本文方法的参数分析第76-79页
        5.2.1 初弯曲的影响第76-77页
        5.2.2 屈服强度的影响第77-79页
    5.3 有限元方法的参数分析第79-81页
        5.3.1 初弯曲的影响第79-80页
        5.3.2 屈服强度的影响第80-81页
    5.4 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参数分析第81-83页
    5.5 本文方法与有限元方法及规范方法分析结果对比第83-87页
        5.5.1 长细比的影响第83-84页
        5.5.2 初弯曲的影响第84-86页
        5.5.3 屈服强度的影响第86-87页
    5.6 其他参数的影响第87-92页
        5.6.1 壁厚的影响第87-89页
        5.6.2 直径的影响第89-90页
        5.6.3 径厚比的影响第90-92页
    5.7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6.1 结论第94页
    6.2 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混砂浆用再生细粉的性能评价分析
下一篇: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U型梁受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