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道教人物画产生及发展概述 | 第7-8页 |
1.2 海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0页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创新 | 第10-11页 |
2 唐代道教人物画的画家及画作研究 | 第11-42页 |
2.1 道士画家及作品研究 | 第12-25页 |
2.1.1 唐代道士画家及其画作梳理 | 第12-15页 |
2.1.2 道士画家及作品举隅:以司马承祯为例 | 第15-25页 |
2.2 创作道教题材绘画的非道士画家及画作 | 第25-42页 |
2.2.1 非道士画家及其道教绘画作品梳理 | 第25-33页 |
2.2.2 非道士画家对道教人物画的影响:以“五星二十八宿”题材人物画为例 | 第33-42页 |
3 唐代道教人物画兴盛探源 | 第42-53页 |
3.1 唐代社会对道教人物画的需求 | 第42-44页 |
3.2 重玄思想被唐代社会广泛接受促进道教绘画发展 | 第44-49页 |
3.2.1“逸”与“气”对道教人物画及其作者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2“忘怀应物”对道教“真形”图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3“心源”与存思图的联系 | 第48-49页 |
3.3 唐代世俗绘画发展与道教绘画的互相推动 | 第49-53页 |
3.3.1 唐代人物画的高度繁荣 | 第50-51页 |
3.3.2 名家对道教绘画题材的发展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