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一、导论 | 第10-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 关于养老保障社会化中政府责任的研究 | 第13-14页 |
(2) 关于社会保障模式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价值与创新 | 第15页 |
(四)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五)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养老保障社会化的理论与现实逻辑 | 第17-26页 |
(一) 养老保障社会化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1、养老保障 | 第17-18页 |
2、养老保障社会化 | 第18页 |
(二) 养老保障社会化的理论逻辑 | 第18-22页 |
1、福利多元主义 | 第18-19页 |
2、公共物品理论 | 第19-20页 |
3、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理论 | 第20-21页 |
4、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三) 养老保障社会化的现实依据 | 第22-24页 |
1、人口老龄化现状迫切呼唤推行养老保障社会化 | 第22页 |
2、老年人口家庭模式迫切呼唤养老保障社会化 | 第22-23页 |
3、新型养老模式的发展迫切呼唤养老保障社会化 | 第23页 |
4、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 第23-24页 |
(四) 推行养老保障社会化的意义 | 第24-26页 |
1、推行养老保障社会化有助于缓解中年人的生活负担 | 第24-25页 |
2、推行养老保障社会化有助于合理分配政府财政,缓解资金压力 | 第25页 |
3、推行养老保障社会化有助于更好利用社会资源 | 第25页 |
4、推行养老社会化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 | 第25页 |
5、有利于推动社区和公民组织的完善 | 第25页 |
6、有利于推动敬老事业,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促进利益表达 | 第25-26页 |
三、桂林市养老保障社会化的现状分析 | 第26-44页 |
(一) 衡量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 第26页 |
(二) 桂林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 第26-27页 |
(三) 桂林市养老保障社会化取得的成效 | 第27-39页 |
1、关于调研情况的简要说明 | 第27页 |
2、桂林市原有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3、桂林市养老保障社会化的实践探索 | 第29-39页 |
(四) 面临的障碍或问题 | 第39-42页 |
1、资金不足是最核心的问题 | 第39-40页 |
2、缺少专业的人才队伍 | 第40页 |
3、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会各界支持较少,参与意识不足 | 第40-41页 |
4、民间资本的困境 | 第41页 |
5、社会福利工作运作机制不健全 | 第41页 |
6、竞争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 第41-42页 |
(五)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1、桂林市自身的财力不足 | 第42页 |
2、地方政府官员重视GDP而忽视了养老保障建设 | 第42-43页 |
3、政府对社会的管制导致第三部门数量不足 | 第43页 |
4、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不高,影响社区养老功能的发挥 | 第43-44页 |
四、国外养老保障社会化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 | 第44-49页 |
(一) 美国 | 第44-45页 |
1、美国之公民参与养老 | 第44页 |
2、美国之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 | 第44-45页 |
3、美国之机构养老 | 第45页 |
(二) 英国 | 第45-46页 |
1、英国之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 | 第45页 |
2、英国之公民参与养老 | 第45-46页 |
(三) 日本 | 第46-47页 |
1、日本之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 | 第46-47页 |
2、日本之公民参与养老 | 第47页 |
(四) 启示 | 第47-49页 |
1、政府在财政上的大力支持 | 第47-48页 |
2、老年人社团的话语权高 | 第48页 |
3、公民参与广泛 | 第48页 |
4、多元化的服务主体 | 第48-49页 |
五、完善桂林市养老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 第49-54页 |
(一) 加快实现政府转型,加大财政投入 | 第49页 |
(二)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业务素质 | 第49-50页 |
(三) 加大宣传,发展公民社会,提高社会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 第50-51页 |
(四) 完善养老保障社会化投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本 | 第51页 |
(五) 健全社会福利工作运行机制 | 第51-52页 |
(六)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率的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 | 第52-53页 |
(七) 加强政策鼓励和扶持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