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基于多指标的RC框剪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简化方法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第14-15页
1 绪论第15-2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1.2.1 RC框剪结构破坏模式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2 RC框剪结构破坏模式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3 RC框剪结构破坏模式推荐方案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2-23页
        1.3.1 研究目标第22页
        1.3.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 研究流程第23-25页
2 RC框剪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理论基础第25-39页
    2.1 影响RC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破坏模式的因素第25-28页
    2.2 刚度特征值取值范围确定第28-29页
        2.2.1 刚度特征值取值研究现状第28页
        2.2.2 刚度特征值取值合理性校验第28-29页
    2.3 损伤模型的选取及计算方法第29-32页
        2.3.1 结构局部地震损伤模型第29-31页
        2.3.2 结构整体地震损伤模型第31-32页
    2.4 结构破坏模式评价指标第32-37页
        2.4.1 破坏模式安全性评价指标第32-33页
        2.4.2 破坏模式经济性评价指标第33-34页
        2.4.3 破坏模式综合评价指标第34-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3 弹塑性时程分析模型建立与分析第39-81页
    3.1 PERFORM-3D建模第39-49页
        3.1.1 梁柱单元模型第39-41页
        3.1.2 墙单元模型第41-42页
        3.1.3 构件材料本构第42-47页
        3.1.4 恢复力模型第47-49页
        3.1.5 质量源的确定与导入第49页
    3.2 RC框剪结构算例设计第49-56页
    3.3 模型正确性检验第56页
    3.4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第56-58页
    3.5 弹塑性分析方法第58-60页
        3.5.1 时程分析方法第58-59页
        3.5.2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第59页
        3.5.3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第59-60页
    3.6 弹塑性动力时程计算分析第60-78页
        3.6.1 构件塑性铰对比分析第60-65页
        3.6.2 滞回耗能分布对比分析第65-70页
        3.6.3 构件损伤指数对比分析第70-74页
        3.6.4 层剪力分析第74-76页
        3.6.5 结构层间位移角对比分析第76-78页
    3.7 本章小结第78-81页
4 基于多指标的RC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简化评估方法建立第81-99页
    4.1 刚度特征值与结构安全性能的关系第81-85页
        4.1.1 算例安全性指标第81-83页
        4.1.2 不同刚度特征值下安全性能比较第83-85页
    4.2 刚度特征值与结构经济性能的关系第85-92页
        4.2.1 算例经济性指标第85-90页
        4.2.2 不同刚度特征值下经济性能比较第90-92页
    4.3 刚度特征值与结构综合性能的关系第92-96页
        4.3.1 算例综合性指标第92-95页
        4.3.2 不同刚度特征值下综合性能比较第95-96页
    4.4 本章小结第96-9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99-101页
    5.1 全文总结第99-100页
    5.2 本文创新点第100页
    5.3 研究展望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附录第107-108页
    A 地震波时程曲线第107-108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8页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IM的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BIM在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