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e玻璃幕墙及室内温度动态响应特性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2-18页 |
1.1.1 玻璃幕墙及节能技术 | 第12-14页 |
1.1.2 玻璃幕墙建筑存在的问题 | 第14-17页 |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1 玻璃幕墙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研究 | 第18页 |
1.2.2 外遮阳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研究 | 第18-19页 |
1.2.3 围护结构及室内温度响应特性研究 | 第19-2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20-2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1-24页 |
2 玻璃幕墙传热过程及温度响应特性评价 | 第24-31页 |
2.1 透过玻璃幕墙的太阳辐射传热分析 | 第24-25页 |
2.2 Low-e涂层对太阳辐射传热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 外遮阳对太阳辐射传热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 玻璃幕墙及室内温度响应特性评价指标 | 第27-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Low-e玻璃幕墙实验房系统的建立 | 第31-40页 |
3.1 实验系统的组成 | 第31-34页 |
3.1.1 Low-e玻璃幕墙实验房 | 第31-33页 |
3.1.2 太阳模拟光源系统 | 第33-34页 |
3.1.3 铝合金百叶外遮阳装置 | 第34页 |
3.2 实验数据采集系统 | 第34-37页 |
3.2.1 温度采集系统 | 第34-36页 |
3.2.2 辐射强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分析 | 第36-37页 |
3.3 实验系统的布置 | 第37-39页 |
3.3.1 实验设备的放置 | 第38页 |
3.3.2 温度测点的布置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Low-e玻璃幕墙及室内温度动态响应特性试验 | 第40-54页 |
4.1 试验工况和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4.1.1 试验目的与试验工况 | 第40-41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4.2 Low-e玻璃幕墙及室内温度的测试结果 | 第42-46页 |
4.2.1 实验房温度时间曲线 | 第42-45页 |
4.2.2 各部分温度响应过程分析 | 第45-46页 |
4.3 Low-e玻璃幕墙温度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 第46-50页 |
4.3.1 幕墙响应时间分析 | 第48页 |
4.3.2 幕墙温度增幅分析 | 第48-49页 |
4.3.3 幕墙的延迟时间和衰减倍数分析 | 第49-50页 |
4.4 实验房室内温度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 第50-52页 |
4.4.1 室内温度响应时间分析 | 第51页 |
4.4.2 室内温度增幅分析 | 第51-52页 |
4.4.3 室内温度延迟时间和衰减倍数分析 | 第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玻璃幕墙向室内传热特性的分析 | 第54-63页 |
5.1 玻璃幕墙内表面的对流传热量 | 第54-56页 |
5.1.1 对流传热计算公式 | 第54页 |
5.1.2 对流传热分析 | 第54-56页 |
5.2 玻璃幕墙内表面的辐射传热量 | 第56-60页 |
5.2.1 辐射传热计算公式 | 第56-57页 |
5.2.2 辐射传热分析 | 第57-60页 |
5.3 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的比较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6.2 创新点 | 第64页 |
6.3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A 玻璃内表面向室内的辐射传热量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