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松花江哈尔滨段概况 | 第11-12页 |
1.2.2 底泥中有机质吸附解吸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2.3 底泥中氨氮吸附解吸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1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体污染物分布调查与分析 | 第14-15页 |
1.3.2 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的吸附释放实验模拟与规律研究 | 第15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3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6-17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16-1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2 实验研究方法 | 第17-23页 |
2.2.1 样品的采集 | 第17-18页 |
2.2.2 样品的处理 | 第18页 |
2.2.3 底泥测试项目及分析 | 第18-19页 |
2.2.4 上覆水测试项目及分析 | 第19页 |
2.2.5 底泥中污染物吸附特性 | 第19-20页 |
2.2.6 底泥中污染物释放特性 | 第20-21页 |
2.2.7 典型环境下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 | 第21-22页 |
2.2.8 氧化还原电位对底泥污染物释放影响的研究 | 第22-23页 |
第3章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体污染物分布调查与分析 | 第23-55页 |
3.1 水体水质调查与分析 | 第23-49页 |
3.1.1 水体中有机物的分布调查与分析 | 第23-27页 |
3.1.2 水体中氨氮的分布调查与分析 | 第27-31页 |
3.1.3 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调查与分析 | 第31-49页 |
3.2 底泥污染状况分析 | 第49-53页 |
3.2.1 底泥中有机质的分布 | 第49-50页 |
3.2.2 底泥中总氮及铵态氮的分布 | 第50-52页 |
3.2.3 底泥中重金属的分布 | 第52-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吸附释放实验模拟与特性研究 | 第55-81页 |
4.1 底泥对氨氮的吸附实验模拟 | 第55-59页 |
4.1.1 氨氮的等温吸附模拟实验 | 第55-56页 |
4.1.2 氨氮的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56-58页 |
4.1.3 温度对底泥吸附氨氮的影响 | 第58-59页 |
4.1.4 上覆水 pH 对底泥吸附氨氮的影响 | 第59页 |
4.2 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的释放实验模拟 | 第59-65页 |
4.2.1 上覆水基本理化性质 | 第59-60页 |
4.2.2 温度对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释放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3 pH 对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释放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4 溶解氧对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释放的影响 | 第62-64页 |
4.2.5 扰动对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释放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 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的释放动力学 | 第65-75页 |
4.3.1 不同温度条件下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的释放动力学 | 第65-67页 |
4.3.2 不同扰动条件下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的释放动力学 | 第67-69页 |
4.3.3 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的释放动力学 | 第69-71页 |
4.3.4 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释放动力学拟合 | 第71-75页 |
4.4 氧化还原电位对底泥中有机质和氨氮释放的影响 | 第75-80页 |
4.4.1 不同温度条件下有机质和氨氮释放量随 ORP 的变化 | 第76-77页 |
4.4.2 不同 pH 条件下有机质和氨氮释放量随 ORP 的变化 | 第77-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