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染整工业论文--练漂论文--练漂工艺论文

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双氧水漂白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页
    1.2 双氧水漂白应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第12-13页
    1.3 双氧水低温漂白助剂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5页
        1.3.1 有机类低温漂白活化剂第13-14页
        1.3.2 金属配合物类仿酶催化剂第14页
        1.3.3 生物酶第14-15页
    1.4 生物蛋白助剂的研究现状第15页
    1.5 其他类金属络合物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页
    1.7 本课题的创新点第16-18页
2 理论第18-22页
    2.1 双氧水漂白原理第18页
    2.2 双氧水低温漂白原理第18-21页
        2.2.1 有机类低温漂白活化剂作用原理第18-20页
        2.2.2 金属配合物类仿酶催化剂作用机理第20页
        2.2.3 生物酶作用原理第20-21页
    2.3 谷胱甘肽的结构与性质第21页
    2.4 金属络合物的络合原理及漂白原理第21-22页
3 实验部分第22-30页
    3.1 主要实验材料、化学品和仪器第22-23页
        3.1.1 实验材料第22页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2-23页
    3.2 实验方法第23-25页
        3.2.1 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工艺第23页
        3.2.2 棉织物传统漂白工艺第23-24页
        3.2.3 棉织物低温漂白工艺第24页
        3.2.4 棉织物染色工艺第24-25页
        3.2.5 等离子预处理工艺第25页
    3.3 测试指标第25-30页
        3.3.1 白度测试第25页
        3.3.2 毛效测试第25页
        3.3.3 顶破强力测试第25页
        3.3.4 果胶去除率的测定第25页
        3.3.5 棉纤维损伤程度测定第25-26页
        3.3.6 双氧水分解率及其分解速率曲线的测定第26页
        3.3.7 双氧水分解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τ的测定第26-27页
        3.3.8 棉织物上金属络合物吸附量及吸附速率的测定第27页
        3.3.9 桑色素吸收光谱曲线和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第27页
        3.3.10 桑色素脱色率测定第27页
        3.3.11 吸收光谱曲线测定第27-28页
        3.3.12 染色深度K/S测定第28页
        3.3.13 耐摩擦色牢度的测定第28页
        3.3.14 耐洗色牢度的测定第28页
        3.3.15 金属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方法第28页
        3.3.16 红外光谱曲线测定第28页
        3.3.17 织物的电镜图测定第28-29页
        3.3.18 热重测定第29-30页
4 结果与讨论第30-76页
    4.1 金属络合物制备工艺确定第30-35页
        4.1.1 金属络合物制备pH值的确定第30-31页
        4.1.2 金属络合物络合比的确定第31-32页
        4.1.3 金属络合物合成温度的确定第32-33页
        4.1.4 金属络合物合成时间的确定第33-35页
    4.2 金属络合物的结构性能表征第35-39页
        4.2.1 金属络合物及其配体(肽)的吸收光谱性能第35页
        4.2.2 金属络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分析第35-37页
        4.2.3 金属络合物稳定常数测定确定第37-38页
        4.2.4 金属络合物热重分析第38-39页
        4.2.5 金属络合物其他性能第39页
    4.3 金属络合物在棉针织物双氧水浸渍漂白中的应用工艺优化第39-43页
        4.3.1 金属络合物用量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4.3.2 双氧水用量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第40页
        4.3.3 硅酸钠用量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4.3.4 碱剂的选择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4.3.5 温度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4.3.6 漂白时间对织物漂白效果的影响第43页
    4.4 金属络合物应用工艺响应面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3-51页
        4.4.1 响应曲面设计实验结果(Box-BehnkenDesign,BBD)第43-45页
        4.4.2 基于响应曲面设计实验的响应面方差分析第45-47页
        4.4.3 漂白因素对织物白度的影响(3D效果图)第47-51页
    4.5 纯棉针织物温堆工艺的优化第51-56页
        4.5.1 金属络合物用量的优化第51-52页
        4.5.2 轧余率的优化第52-53页
        4.5.3 硅酸钠用量的优化第53页
        4.5.4 双氧水用量的优化第53-55页
        4.5.5 堆置温度及时间对织物白度的影响第55-56页
    4.6 金属络合物/H_2O_2体系漂白效果评定第56-61页
        4.6.1 金属络合物/H_2O_2体系浸渍工艺漂白效果评定第56-57页
        4.6.2 金属络合物/H_2O_2温堆效果评价第57-58页
        4.6.3 染色性能比较第58-59页
        4.6.4 温度对双氧水漂白的影响第59-60页
        4.6.5 双氧水用量对织物白度的影响第60页
        4.6.6 处理后织物电镜图第60-61页
    4.7 改进金属络合物/H_2O_2体系漂白效果的探讨第61-65页
        4.7.1 金属络合物与尿素复配对漂白效果影响第61-62页
        4.7.2 等离子体预处理对漂白效果的影响第62-64页
        4.7.3 等离子体预处理对双氧水用量的影响第64-65页
    4.8 金属络合物作用机理探讨第65-76页
        4.8.1 金属络合物对双氧水漂白速率的影响第65-67页
        4.8.2 不同加碱方式对金属络合物/双氧水体系漂白的影响第67-68页
        4.8.3 金属络合物对漂白液中pH的影响第68-69页
        4.8.4 金属络合物对棉织物的吸附作用分析第69-71页
        4.8.5 金属络合物/双氧水体系对模拟棉纤维上色素脱色动力学研究第71-76页
5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直接织成针织物图案的结子线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下一篇:新型涤纶促染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