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梳棉机概述 | 第10-13页 |
| 1.2.1 梳棉机的结构和特点 | 第11-12页 |
| 1.2.2 梳棉工序的任务 | 第12-13页 |
| 1.3 国内外梳棉机的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 1.3.1 国外梳棉机的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 1.3.2 国内梳棉机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 1.4 梳棉机滤尘吸风装置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4.1 梳棉机吸风装置的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 1.4.2 吸风装置的种类和组成 | 第17-18页 |
| 1.4.3 吸风装置的作用 | 第18页 |
| 1.5 气力输送的特点和分类 | 第18-19页 |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2 Fluent模拟滤尘管道气流场的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 2.1 滤尘管道的结构和吸尘原理 | 第21-22页 |
| 2.2 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与控制方程 | 第22-26页 |
| 2.2.1 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 | 第22-25页 |
| 2.2.2 计算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25-26页 |
| 2.3 流体的流动类型与湍流模型 | 第26-30页 |
| 2.3.1 层流与湍流的判断 | 第26-27页 |
| 2.3.2 湍流的基本方程 | 第27-28页 |
| 2.3.3 湍流的模型 | 第28-3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基于Solidworks的滤尘管道的参数化建模 | 第31-38页 |
| 3.1 基于Solidworks的参数化建模 | 第31-32页 |
| 3.1.1 Solidworks参数化建模的概念 | 第31-32页 |
| 3.1.2 Solidworks参数化技术特征 | 第32页 |
| 3.2 梳棉机滤尘管道的参数化建模 | 第32-37页 |
| 3.2.1 梳棉机滤尘管道的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 3.2.2 梳棉机滤尘管道的参数化建模过程 | 第35-37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滤尘管道气流场测试实验 | 第38-46页 |
| 4.1 气流场测试实验目的 | 第38页 |
| 4.2 实验仪器选用和介绍 | 第38-40页 |
| 4.3 实验过程介绍 | 第40-42页 |
| 4.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2-4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5 梳棉机滤尘管道的气流场分析 | 第46-56页 |
| 5.1 Fluent简介 | 第46页 |
| 5.2 Fluent分析步骤 | 第46-47页 |
| 5.3 梳棉机滤尘管道的气流场仿真分析 | 第47-54页 |
| 5.3.1 梳棉机滤尘管道的气流场仿真分析过程 | 第47-50页 |
| 5.3.2 梳棉机滤尘管道的气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6 梳棉机滤尘管道的结构优化分析 | 第56-69页 |
| 6.1 结构优化原则 | 第56页 |
| 6.2 支管道的结构优化 | 第56-61页 |
| 6.3 滤尘管道的结构优化 | 第61-62页 |
| 6.4 优化结果的分析 | 第62-67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7 优化后滤尘管道的实验研究 | 第69-77页 |
| 7.1 实验目的 | 第69页 |
| 7.2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 7.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70-75页 |
| 7.4 优化后滤尘管道的经济效果 | 第75-76页 |
| 7.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