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桌面式眼动仪实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1.2 视线跟踪技术的分类与原理第16-18页
        1.2.1 眼电图法第16页
        1.2.2 巩膜接触镜/搜寻线圈法第16-17页
        1.2.3 角膜反射法第17页
        1.2.4 普尔钦像法第17页
        1.2.5 瞳孔角膜矢量法第17-18页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8-2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视线跟踪系统理论基础第21-45页
    2.1 简述第21-23页
        2.1.1 眼球生理模型第21-22页
        2.1.2 相机成像原理第22-23页
    2.2 四大坐标系转换原理第23-26页
    2.3 相机标定第26-36页
        2.3.1 相机标定原理第27-31页
        2.3.2 标定板制作第31-32页
        2.3.3 Matlab相机参数标定第32-36页
    2.4 相机标定误差因素分析第36-38页
    2.5 基于3D桌面式视线跟踪系统模型第38-44页
        2.5.1 视线光轴的求解第39-41页
        2.5.2 视线落点的求解第41-44页
    2.6 本章总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基于红外光源的眼图特征提取第45-63页
    3.1 简述第45-46页
        3.1.1 眼图特征提取现状第45-46页
        3.1.2 亮暗瞳原理第46页
    3.2 眼图特征提取算法第46-61页
        3.2.1 不戴眼镜时眼图特征提取算法第47-52页
        3.2.2 戴眼镜时眼图特征提取算法第52-56页
        3.2.3 粗定位瞳孔算法改进第56-61页
    3.3 本章总结第61-63页
第四章 桌面式视线跟踪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第63-73页
    4.1 基于 3D模型视线跟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63-65页
        4.1.1 系统总体设计第63-64页
        4.1.2 系统软件实现第64-65页
    4.2 视线跟踪系统性能测试第65-72页
        4.2.1 系统实时性第65-66页
        4.2.2 基于3D桌面式视线跟踪系统误差第66-72页
    4.3 本章总结第72-7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致谢第77-79页
作者简介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Kernel PCA的图像去噪算法
下一篇: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