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表层漂流浮标的研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海流 | 第10-13页 |
1.2.1 海流的概述 | 第10页 |
1.2.2 海流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3 海流观测技术 | 第11-13页 |
1.3 表层漂流浮标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表层漂流浮标简介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 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2 新型表层漂流浮标的技术要求 | 第16-21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大洋环流概述 | 第16-17页 |
2.2.1 大洋表面环流 | 第16-17页 |
2.2.2 大洋环流分析意义 | 第17页 |
2.3 新型表层漂流浮标的整体设计思路 | 第17-19页 |
2.4 新型表层漂流浮标各部分技术要求 | 第19-20页 |
2.4.1 水帆的技术要求 | 第19页 |
2.4.2 浮标体的技术要求 | 第19页 |
2.4.3 定位通讯模块的技术要求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水帆研制与海上实验 | 第21-31页 |
3.1 水帆概述 | 第21-22页 |
3.1.1 水帆构成及尺寸 | 第21页 |
3.1.2 水帆各部分作用 | 第21-22页 |
3.2 水帆实验 | 第22-30页 |
3.2.1 实验原理及仪器准备 | 第22-23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23-25页 |
3.2.3 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 第25-30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30-31页 |
4 全填充式表层漂流浮标浮标体的研制 | 第31-47页 |
4.1 浮标体背景 | 第31-32页 |
4.2 流体对比分析 | 第32-43页 |
4.2.1 葫芦形浮标体外形设计方案 | 第32-34页 |
4.2.2 SolidWorks建模 | 第34-35页 |
4.2.3 控制方程 | 第35-37页 |
4.2.4 ICEM网格划分 | 第37-39页 |
4.2.5 CFX流体分析 | 第39-43页 |
4.3 实用技术设计方案 | 第43-46页 |
4.3.1 材质选择 | 第44页 |
4.3.2 内部固定 | 第44页 |
4.3.3 表面疏水性设计 | 第44-45页 |
4.3.4 隐蔽性设计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定位通讯模块的研制及实现 | 第47-73页 |
5.1 系统概述 | 第47页 |
5.2 中央控制单元设计 | 第47-50页 |
5.2.1 控制系统芯片的设计 | 第47-49页 |
5.2.2 数字传输电路设计 | 第49-50页 |
5.3 定位数据采集部分的设计 | 第50-55页 |
5.3.1 GPS系统概述 | 第50页 |
5.3.2 GPS系统定位原理 | 第50-51页 |
5.3.3 GPS数据格式 | 第51-52页 |
5.3.4 GPS定位模块的选用 | 第52-54页 |
5.3.5 GPS定位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 | 第54-55页 |
5.4 定位数据通讯部分的设计 | 第55-59页 |
5.4.1 铱星系统概述 | 第55-56页 |
5.4.2 铱星数据通讯的特点 | 第56页 |
5.4.3 定位通讯模块通讯系统的业务模式 | 第56-57页 |
5.4.4 铱星通讯模块的选用 | 第57-59页 |
5.4.5 铱星定位数据通讯电路的设计 | 第59页 |
5.5 电源模块的设计 | 第59-63页 |
5.5.1 电池源的计算 | 第60-61页 |
5.5.2 电源开关的实现 | 第61-62页 |
5.5.3 电源芯片的选择 | 第62-63页 |
5.6 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63-64页 |
5.7 系统软件的具体实现 | 第64-70页 |
5.7.1 值班电路与上位机通讯的软件设计 | 第65页 |
5.7.2 系统初次上电检验的软件设计 | 第65-66页 |
5.7.3 值班电路与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6-67页 |
5.7.4 数据采集与存储的软件设计 | 第67-69页 |
5.7.5 数据发送的软件设计 | 第69-70页 |
5.8 实际测试 | 第70-72页 |
5.8.1 定位通讯模块功耗的测试 | 第70页 |
5.8.2 实验测试 | 第70-72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新型表层漂流浮标系统的实现 | 第73-77页 |
6.1 水体调查实际应用 | 第73-76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