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1页 |
1.1.2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3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2页 |
1.1.4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2页 |
1.2 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 | 第12-14页 |
1.2.1 功能基因 | 第13页 |
1.2.2 调控基因 | 第13-14页 |
1.3 植物MYB类转录因子 | 第14-15页 |
1.3.1 MYB类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 | 第14-15页 |
1.3.2 MYB类转录因子的功能 | 第15页 |
1.3.2.1 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 第15页 |
1.3.2.2 参与非生物胁迫的调控作用 | 第15页 |
1.4 蛋白磷酸酶(PP2C) | 第15-17页 |
1.4.1 蛋白磷酸酶(PP2C)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2 蛋白磷酸酶的结构和分类 | 第16页 |
1.4.3 蛋白磷酸酶PP2C的功能 | 第16-17页 |
1.4.3.1 参与ABA信号转导途径 | 第16-17页 |
1.4.3.2 参与植物逆境胁迫下信号转导的调控 | 第17页 |
1.5 VIGS技术的应用 | 第17-20页 |
1.5.1 VIGS技术的建立与发展 | 第17-18页 |
1.5.2 VIGS技术的机制 | 第18页 |
1.5.3 VIGS技术的优缺点 | 第18-20页 |
2 引言 | 第20-2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34页 |
3.1 材料 | 第21-23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3.1.2 转化菌株与质粒载体 | 第21页 |
3.1.3 分子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 第21页 |
3.1.4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22页 |
3.1.4.1 LB培养基和YEB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22页 |
3.1.4.2 MS培养基的配制 | 第22页 |
3.1.5 PCR引物 | 第22-2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3.2.1 实验材料处理 | 第23页 |
3.2.1.1 非生物胁迫基因表达分析试验材料处理 | 第23页 |
3.2.1.2 BSMV病毒沉默材料的处理 | 第23页 |
3.2.1.3 拟南芥的种植 | 第23页 |
3.2.2 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23-27页 |
3.2.2.1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 第23-25页 |
3.2.2.2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25页 |
3.2.2.3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25-26页 |
3.2.2.4 重组载体的转化 | 第26页 |
3.2.2.5 阳性单克隆的筛选鉴定 | 第26页 |
3.2.2.6 阳性重组质粒提取 | 第26-27页 |
3.2.2.7 阳性重组子的质粒酶切鉴定 | 第27页 |
3.2.2.8 阳性重组子质粒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27页 |
3.2.3 目的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27-29页 |
3.2.3.1 R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27-28页 |
3.2.3.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8-29页 |
3.2.3.3 荧光定量RT-PCR | 第29页 |
3.2.3.4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 第29页 |
3.2.4 过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 第29-31页 |
3.2.4.1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0页 |
3.2.4.2 重组载体在农杆菌感受态细胞中的转化 | 第30页 |
3.2.4.3 花絮侵染法转化拟南芥 | 第30页 |
3.2.4.4 转基因拟南芥T0代种子的筛选鉴定 | 第30页 |
3.2.4.5 转基因T3代拟南芥干旱胁迫处理 | 第30-31页 |
3.2.4.6 小麦的遗传转化 | 第31页 |
3.3 BSMV病毒沉默载体构建 | 第31-34页 |
3.3.1 BSMV重组载体构建 | 第31页 |
3.3.2 BSMV重组载体的线性化 | 第31-32页 |
3.3.3 BSMV体外转录产生病毒 | 第32-33页 |
3.3.4 小麦材料的准备与接种 | 第33-34页 |
3.3.4.1 BSMV病毒接种混合液的制备 | 第33页 |
3.3.4.2 小麦材料的准备与接种 | 第33-34页 |
3.3.4.3 基因表达量检测及表型分析 | 第34页 |
3.3.4.4 生理指标测定 | 第3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4-54页 |
4.1 RNA提取、纯化与第一链合成检测 | 第34-35页 |
4.2 Tapp2c0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 第35-42页 |
4.2.1 Tapp2c0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5-36页 |
4.2.2 不同物种Tapp2c01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 | 第36-38页 |
4.2.3 Tapp2c01的二级结构预测 | 第38-39页 |
4.2.4 干旱胁迫下Tapp2c01基因在小麦不同部位的表达特征性分析 | 第39-41页 |
4.2.5 ABA、低温、高盐胁迫下Tapp2c01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41-42页 |
4.3 Tamyb0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 第42-48页 |
4.3.1 Tamyb0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2-43页 |
4.3.2 不同物种Tamyb01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 | 第43-45页 |
4.3.3 Tamyb01的二级结构预测 | 第45-46页 |
4.3.4 盐胁迫下Tamyb01基因在小麦不同部位的表达特性分析 | 第46-48页 |
4.4 BSMV-VIGS载体构建、接种及表型观察 | 第48-52页 |
4.4.1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48页 |
4.4.2 目的片段的酶切 | 第48-49页 |
4.4.3 BSMV-γ 重组载体的酶切验证 | 第49页 |
4.4.4 BSMV载体的线性化 | 第49-50页 |
4.4.5 BSMV载体的体外转录 | 第50页 |
4.4.6 病毒接种后的表型观察 | 第50-51页 |
4.4.7 病毒接种后目的基因表达量检测 | 第51页 |
4.4.8 叶绿素及MDA含量的变化 | 第51-52页 |
4.5 TAPP2C0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 第52-54页 |
4.5.1 Tapp2c01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3页 |
4.5.2 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4-Tapp2c01的遗传转化 | 第53页 |
4.5.3 转基因拟南芥T0代种子的筛选 | 第53页 |
4.5.4 转基因拟南芥抗干旱胁迫鉴定和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3-54页 |
4.5.5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茎尖遗传转化 | 第54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4-58页 |
5.1 转录组测序技术为发掘新基因提供了技术支撑 | 第54-56页 |
5.2 非生物胁迫下基因的表达特征性分析 | 第56页 |
5.3 基因功能的初步验证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ABSTRACT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