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带有转换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转换层结构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1.1 转换层结构的提出第11页
        1.1.2 转换层的概念第11-12页
        1.1.3 转换层设置高度第12页
    1.2 转换层结构的类型和受力特点第12-14页
        1.2.1 转换层结构的类型第12-13页
        1.2.2 各转换层结构的受力特点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17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1.3.3 转换层结构的发展趋势第16-17页
    1.4 转换层结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17页
    1.5 本文的研究任务第17-19页
第二章 梁式转换层结构抗震分析理论及分析方法第19-27页
    2.1 地震动概述及抗震设计、概念的发展第19-21页
        2.1.1 地震动概述第19-20页
        2.1.2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的发展第20-21页
    2.2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第21-27页
        2.2.1 底部剪力法第21-22页
        2.2.2 振型分解反应普法第22-24页
        2.2.3 时程分析法第24-27页
第三章 大跨度框架梁式转换结构的静力抗震性能分析第27-47页
    3.1 PKPM软件中SATWE模块的简介第27页
    3.2 模型 M3 工程概况第27-28页
    3.3 模型M3平面布置图及整楼模型第28-31页
        3.3.1 转换层下部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第28-29页
        3.3.2 转换层结构平面布置第29页
        3.3.3 4-9 层结构平面布置第29-30页
        3.3.4 顶层结构平面布置及整楼模型第30-31页
    3.4 SATWE参数设置及后处理第31-32页
        3.4.1 参数设置第31-32页
        3.4.2 SATWE后处理结构控制指标第32页
    3.5 模型 M3 转换梁在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及挠度第32-38页
        3.5.1 第三层A轴线上A36 纵向转换梁第32-35页
        3.5.2 第三层D轴线上A9194 纵向转换梁第35-38页
    3.6 结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第38-39页
    3.7 模型M3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第39-45页
        3.7.1 结构自振周期第39-41页
        3.7.2 结构的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第41-42页
        3.7.3 结构的楼层剪力及剪重比第42-44页
        3.7.4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结果第44页
        3.7.5 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第44-45页
    3.8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参数改变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第47-69页
    4.1 转换层设置高度和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第47-56页
        4.1.1 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第47-50页
        4.1.2 对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50-54页
        4.1.3 对楼层剪力的影响第54-56页
    4.2 转换梁截面梁高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第56-61页
        4.2.1 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第57-58页
        4.2.2 对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58-60页
        4.2.3 对楼层剪力及剪重比的影响第60-61页
    4.3 转换梁截面梁宽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第61-66页
        4.3.1 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第62-63页
        4.3.2 对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63-65页
        4.3.3 对楼层剪力及剪重比的影响第65-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五章 大跨度框架梁式转换结构的弹性时程分析第69-81页
    5.1 有限元软件ANSYS的简介第69页
    5.2 ANSYS模型建立第69-72页
    5.3 地震波的选取第72-74页
    5.4 楼层弹性时程分析与PKPM反应谱分析结果对比第74-76页
    5.5 结构弹性时程分析结果第76-79页
        5.5.1 结构最大位移弹性时程分析第76-77页
        5.5.2 结构基底剪力弹性时程分析第77-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六章 大跨度框架梁式转换结构的弹塑性分析第81-99页
    6.1 Epda&push模块的简介第81页
    6.2 静力弹塑性pushover法分析第81-88页
        6.2.1 pushover分析法简介第81-83页
        6.2.2 不同转换层设置高度结构的整体性能分析第83-88页
    6.3 动力弹塑性法分析第88-97页
        6.3.1 动力弹塑性法第88-89页
        6.3.2 材料本构关系第89-90页
        6.3.3 罕遇地震下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第90-97页
    6.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9-101页
    7.1 结论第99-100页
    7.2 展望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弦支穹顶结构在非高斯风作用下的风振系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