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2.1 情绪工作的概念 | 第10-11页 |
2.2 情绪工作的维度 | 第11-12页 |
2.3 情绪工作的策略 | 第12-13页 |
2.4 情绪工作的机制 | 第13-15页 |
2.4.1 行动理论 | 第14页 |
2.4.2 资源守恒理论 | 第14页 |
2.4.3 控制论模型 | 第14-15页 |
2.5 情绪工作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5.1 情绪工作的前因变量 | 第15-16页 |
2.5.2 情绪工作的后果变量 | 第16页 |
2.6 情绪工作和职业枯竭 | 第16-18页 |
2.7 归因风格与情绪工作 | 第18-19页 |
2.7.1 归因风格的测量 | 第19页 |
3. 研究构想 | 第19-22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1页 |
3.4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3.5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3.6 研究流程 | 第21-22页 |
4 正式研究 | 第22-45页 |
4.1 研究一:学校心理咨询师情绪体验的现状分析 | 第22-25页 |
4.1.1 目的 | 第22页 |
4.1.2 方法 | 第22页 |
4.1.3 结果 | 第22-23页 |
4.1.4 讨论 | 第23-24页 |
4.1.5 结论 | 第24-25页 |
4.2 研究二——编制学校心理咨询师的情绪工作的问卷 | 第25-29页 |
4.2.1 心理咨询师情绪工作的理论构想 | 第25页 |
4.2.2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4.2.3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4.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4.2.5 学校心理咨询师情绪工作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4.3 研究三——学校心理咨询师情绪工作在个体因素上的特征分析 | 第29-37页 |
4.3.1 目的 | 第29页 |
4.3.2 方法 | 第29-30页 |
4.3.3 结果 | 第30-34页 |
4.3.4 讨论 | 第34-36页 |
4.3.5 总结 | 第36-37页 |
4.4 研究四——学校心理咨询师情绪工作、归因风格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37-45页 |
4.4.1 目的 | 第37页 |
4.4.2 方法 | 第37-38页 |
4.4.3 结果 | 第38-41页 |
4.4.4 讨论 | 第41-45页 |
4.4.5 总结 | 第45页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5-4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5.2 启示 | 第46-47页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7-49页 |
6.1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7-48页 |
6.2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 第54-61页 |
后记 | 第61页 |